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8)(1 / 2)





  萧彧做完植珠手术,出来跟孟洪说了一声:孟大哥,我弄好了九个,先放海里养两天,回头看看珠核会不会吐出来。

  孟洪惊喜道:真的已经弄好了?

  萧彧说:弄是弄了,能不能成还不知道。不是用贝壳做珠核,我担心会被母贝吐出来。

  孟洪倒是看得开:总要试试才知道。我们下海采珠,也不是一次就能中,更何况是做这个。

  萧彧点头:正是,总要多尝试一下才知道。孟大哥你安心养伤,我现在就将它们送到海中去。

  萧彧虽然在村里住了好些时日,但还从未去过海边,一直都在忙,今天还是头一回去海边。孟思归带路,裴凛之陪他们一起去了海边,一望无际的蓝天碧海,还有绵延不断的金色沙滩,海浪一阵阵冲刷着沙滩,发出唰唰声,听起来十分温柔,真是一幅美丽的海景图。

  孟思归找到自家的小船,解开系在船桩上的绳索,裴凛之将船推进海水中:郎君请上船。

  萧彧看看海,又看看小船,不太确定地说:思归,你真的能把船划回来?

  孟思归信心满满地说:能,我们又走不太远,只是把贝壳送到海湾里。

  他们将船划到一个海湾中,思归说:这儿就可以,这儿够深,退潮水也不会干。

  萧彧不太放心地问了一句:会不会有人过来看到将它拿走?

  孟思归说:很少有人来。现在是十月了,除了采珠,已经没人下海了。这儿的珍珠早就被采光了,不会有人来采珠。

  萧彧便放了心,将装了贝壳的竹笼交给裴凛之:凛之你下去放好,尽量将它四周用石块固定,将麻绳缠在一块大石头上,以免篮子被海水带走。

  装贝壳的笼子也是专门制作的,肚大口小,还有盖子封住,以免贝壳爬出来,笼口还系了绳子,用来捆绑石头。

  裴凛之点头:好。说完脱下上衣,抱着笼子跳进了水里。

  正在往自己腰间系绳索的孟思归诧异地说:裴郎君也会水吗?

  萧彧望着涟漪逐渐散去的海面,裴凛之的身影正在努力下潜:应该问题不大,他以前常在江中练兵,水性不错。

  可他没有系绳子,我们采珠下水都会系绳索的。孟思归已经做好了自己下水的准备,没想到裴凛之下去了。

  萧彧说:这儿不太深,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话虽如此,他还是紧紧盯住了海面。过了一会儿,裴凛之从水中钻了出来,手扒住船舷大口大口地喘息。

  萧彧说:好了吗?那就上来。

  裴凛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喘着气说:还要下去一次,刚绑好石头,笼子还没固定好。

  萧彧说:凛之你用思归手里的绳索系在腰间。

  不用,水不深,无需绳索。休息片刻后,裴凛之又重新潜入水底,用石头将竹篓固定住。

  萧彧将他拉上船,好奇地问:水底鱼多吗?他想知道古代和现代海产数量的差别。

  裴凛之拧着裤子上的水:不少。但是徒手抓不到,等以后制了渔具,来给郎君抓鱼吃。

  萧彧摆摆手:不必,我就是好奇问问,比起吃鱼,我更爱吃肉。

  鱼虾便宜,随便能买一堆,但是山间野味就难得了,必须要善猎的人才猎得到。萧彧还挺想养猪的,但是想起猪吃那什么长大,心里就疙瘩,最好是散养在野外的猪,或者能捉到野猪崽也不错,可以自己养起来。

  裴凛之说:改日得空了,去给郎君猎兔。

  萧彧笑眯眯的:好!

  第10章 谈判

  孟洪带回来几百个珠贝,最后只开出了一颗米粒大小的珍珠。远远不够官府的要求,等于他这五天的努力是白费了,伤也白受了,等伤好后还要继续下海采珠。

  萧彧心里十分不好受,孟洪倒是很泰然,说这种情况太正常。

  孟思归不愿意在家待,天天跟吉海粘在一块儿,因为他娘总是哭哭啼啼的,担心他爹,他见了难受,也帮不上忙。

  孟思归不止一次悄悄问萧彧:郎君那法子果真能养出珍珠来?

  萧彧看着孩子殷切的眼神,说:我也不能确定,等明日再捞上来看看情况。

  孟思归低着头:等我长大就好了,我能和我爹一起下海采珠,两个人总比一个人采的多。

  萧彧看着一向活泼的孩子露出老成的表情,摸摸他的脑袋:别担心,总会好起来的。我们会想办法的。

  孟思归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说:我担心我爹。

  晚上萧彧同裴凛之说:明日将珠贝捞上来看看植入情况。不管成不成功,你都去找薛钊,鱼目和沙子都不是最好的珠核,让他寻工匠将贝壳打磨成小珠子。

  裴凛之点头:好。

  萧彧又补充一句:别说是我的主意。

  郎君放心,我自然明白。裴凛之绝不会将萧彧置于危险境地。

  隔日,他们又下了一次海,将上次放入海中的母贝捞起来检查了一下,有两个母贝已经死了,这也难免,没有消毒,贝壳受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

  萧彧将剩下的七个小心打开来检查了一下,植入鱼眼珠的几个都没有了,全都被吐了出来,有三个植入了沙子的,还存留了一个。这就意味着,九个成功了一个,几率虽然小,但并不代表没有。这给了萧彧很强的信心,他相信,如果珠核换成贝壳,成功率将会大大提升。

  植入成功的母贝被做了记号,与另外几个重新放入海底养着。既然做了手术都没事,这说明这些母贝还能进行二次利用,就不浪费了。

  裴凛之肩负着萧彧的委托去了州城,还带上了孟洪开出的那粒小珍珠。

  萧彧也不知道裴凛之的面子好不好用,薛钊会不会同意他们的提议。毕竟出成果的时间太长,说不定那时候薛钊已经调任了,这所有的功劳最后他半点都捞不着,反而便宜了下任刺史。这就要看薛钊有没有这个胸襟,愿不愿意为百姓考虑那么一丁点。

  到了傍晚,干活的师傅们都收工回去了,裴凛之才回到家。

  萧彧见到裴凛之,急忙迎上去问:如何?

  裴凛之将自己背上的弓摘下来放到萧彧手里:薛钊送的。

  萧彧拿着那把沉甸甸的弓,试着拉了一下牛筋弦,几乎没拉动,太紧了:居然还送了你一把弓,以后打猎就方便了。

  裴凛之脸上带着笑容:以后想吃羊肉猪肉我去给你猎。

  萧彧想到肉就口舌生津,实在是馋肉吃,不过这些先放一边:那事怎么说?

  裴凛之接过吉海递上来的椰壳碗,一口气喝完了所有的水,笑盈盈地说:谈妥了。薛钊一开始还不太相信这事,我不是依照你的安排,将孟大哥那枚小珍珠当面磨碎了给他看,里面真有一粒细沙。薛钊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