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正文 VIP章节_第七百三十八掌怀瑾卧瑜(2 / 2)

王贵说道:“从干尸身上的着装来看这应该最少都是清朝的人,甚至会更早。我的想法一样,烧了就可以了。”王贵在鉴定古董这一方面绝对是行家,他说的话大概就没有错了。

张太平看着老村长蹲在那里没有说话,只是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淡蓝色烟雾笼罩的脸上并不轻松。问道:“老叔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老村长将旱烟嘴从口里取出来沉声说道:“你们还不明白呀,这是旱魃呀!”说这话的时候整个身子都轻微颤抖着,不知道是因为情绪激动还是因为恐惧。

“旱魃”一次在张太平看来只是出现在神话故事中的名词而已。

我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古时人们将许多自然现象归之于鬼神的支配,如干旱,就认为是“旱魃”作怪。

旱魃的传说起源很早,如《诗经》里就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的诗句。古代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上说:当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使狂风暴雨大作。黄帝则请来女魃,使风消雨止,打败蚩尤,并将蚩尤杀死。后来女魃没法再回到天上,就在地上住下来。她所居之处,常年无雨。这女魃就是旱魃。

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桩”进而发展为焚烧尸骨。

这种习俗也见于外国,如俄罗斯有些地区的农民,一旦遇到旱灾,常去挖出醉酒致死者的尸体,将其沉入最近的沼泽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残其肢体的行为,以此来求得雨水。

这种说法现在也有流传,不过大多数流传在信息不发达思想比较守旧的山村里面。平日里看村长挺开明的,没想到老村长还保留这样的思想。

其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完全相信了科学,但是老一辈人心中还存在着对于鬼神的敬畏,有时候还是会将一些不能解释的事情归于鬼神一流。

张太平笑着说道:“旱魃也没什么,只要将其焚烧了就没事了。”

老村长摇了摇头说道:“旱魃只要出现了就必然有干旱,即便是现在焚烧了干旱也已经不可避免了。”

王贵说道:“不管怎么说,还是先将其焚烧了吧,这样放在这里也不是个事情,弄不好还会有什么病菌传出来。”

老村长点了点头面色凝重地说道:“那就烧了吧,找些煤油过来。”

王老枪说道:“煤油倒是没有,不过我家里又一桶车用的汽油。”

“汽油也可以。”

“我过去取过来。”王老枪转身回去取来汽油。

也没挪地方,直接将汽油倒在白布上面浸透下去,一个烟头扔过去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干尸早已经没有了水分,烧起来和干柴没有什么区别,很快就烧干净了。烧完之后王贵拿了根棍子在一堆灰烬之中拨了拨,很快找到了一颗珠子。道了一声:“果然这样。”用一个空烟盒将被烧得漆黑的珠子装了上来。

王老枪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一颗能保持尸体不腐烂的珠子。”王贵说着将烟盒递了过去。

王老枪拿过去看了看,已经被烧得漆黑一片,现在也看不出什么不同了:“就是这个东西让这具干尸不腐烂?”

“应该是了。”王贵说道“总有一些东西有这样的效果,不过这颗已经被烧坏了,没用了。”

老村长现在还想着旱魃的事情,说道:“今天的事情尽量不要传出去。”

“可能有点难度。”张太平说道“先前围观的人可不少。”

“尽量吧。”老村长叹了口气“若是风调雨顺还好,但要是真的出现了干旱,那就成了恐慌了。”

张太平也明白这个道理,这里出现了一具干尸再出现干旱,那么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将这件事情联系起来了,旱魃一说也就会成了主流的言论,恐慌也就随即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