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4)(2 / 2)

  王涓说:筒车需充沛水力才能推动, 但每逢秋冬时节,降雨便会减少, 河流水面下降, 筒车便无法催动。但秋冬时节往往多风, 可以在筒车上安装风叶,有风力带动,便可御使筒车继续转动。

  王启说:荒唐!河面水位都下降了,还转动筒车作甚!况且秋冬时节已经无需灌溉了。

  王涓据理力争:五叔,这筒车的功效分明就不止灌溉,还有舂米。秋冬是无需灌溉,但人还是要吃饭的。

  萧彧拍手鼓掌:妙极、妙极!只是这风车小王先生可想好怎么改了?没想到王涓还想到造风车,真是挺令人意外。

  王涓说:这还需尝试才行。

  王启听见萧彧管王涓叫先生,便知道这王涓还真对了萧彧的胃口,赶紧不说话了。

  萧彧说:那小王先生便去试验一番吧。小王先生若还有其他的发明创造,不妨也拿来让我开开眼界。

  说到这个,王涓就扼腕:从建业走得太匆忙,我那些宝贝都没来得及带走。

  萧彧叹息:确实可惜。小王先生都做过什么?

  王涓说:那就可多了。最遗憾的便是没把我的冷壶带来,广州天这么热,冷壶正好能派上用场。

  萧彧好奇地问:何谓冷壶?

  王涓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我有个朋友,他热衷炼丹一道,他那儿有一种名曰硝石的东西,放在水中便能使水变成冰。夏日用来消暑再合适不过了。

  王启顿时慌张地说:陛下息怒,这孩子自小丧父,缺乏管束,我又不在建业,竟不知他交了这样的狐朋狗友。

  前朝士大夫热衷食用五石散,连皇帝都服用,并因此暴毙。本朝太祖立国之后,禁止食用五石散,但一些世家大族依旧偷偷食用五石散。

  萧彧则说:无妨。凡事皆有正反两面,好好利用,便能造福于人。这硝石虽然是道士用来求仙炼丹的,但被小王先生拿来制冰消暑不也挺好吗。不过硝石制冰到底是雕虫小技,用途有限,设若能够发明出适用范围更广的有利于民生的东西,不仅可以造福于世人,并且能流芳百世。

  王涓被萧彧说得两眼亮晶晶的,他自小就偏爱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家中长辈兄弟无不说他性情古怪,不务正业,唯独皇帝陛下说他能凭借这个造福于人流芳百世,可不是遇到知己了。

  他激动地说:承蒙陛下赏识,我愿意改造好筒车,为陛下效力。

  萧彧笑眯眯道:设若小王先生还有旁的想法,比如改进一下织布机之类的,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王涓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萧彧的意思:小民愿尽力一试。

  萧彧说:你做这些需要的支出,皆可去户部找闵大人支取。设若想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去一鸣社发布告征集同好。

  王涓听到这里,赶紧跪地便拜:谢陛下!

  为了维持自己的爱好,花费颇多,他又没有收入来源,全凭家族荫庇和母亲的嫁妆,受尽了亲族的白眼,都在背地里骂他败家子。

  母亲也时常以泪洗面,求他早日务正业,如今皇帝陛下亲自恩准他继续自己的爱好,并且还拨款支持,怎能不激动。

  萧彧说:赶紧起来,我这里不兴跪拜礼。希望早日听到小王先生的好消息。

  若王涓真有本事,将来便给他安排到工部去,倒也适得其所。

  王启叔侄离开之后,萧彧琢磨着,要不要以朝廷的名义颁布一个英雄令,重金招募能人异士,没准能找到几个技术达人。

  要想提高生产力,必须要进行技术革新才行。

  自己知道技术革新的方向在哪儿,但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机械就不懂了,所以还是得集思广益才行。

  萧彧从前厅回来,看见裴凛之站在院中,单手挥动着长枪,他见状急忙跑去:你怎么就耍起枪来了!当心伤口。

  裴凛之停下来:这两天感觉伤口没那么疼了,想练练功。

  萧彧拿过他手里的长枪,递给吉海:伤口才刚刚愈合,还没长好呢,别动作太大,当心撕裂。

  裴凛之冲他温柔地笑:不会的,我有分寸。

  萧彧拉开他的衣襟,看着腰腹上缠着的绷带没有血迹,这才放下心来。

  我说了没事吧。裴凛之说,我想快点恢复起来,待新兵征上来,就该去练兵了。

  练新兵应该是校尉们的事,你堂堂上将军,还需要亲自去吗。

  那我也该去看看,不能老躺在家中。虽然躺在家中能够天天守着萧彧,但看萧彧这么忙,自己又帮不上什么忙,就觉得对不住他。

  萧彧说:你现在伤好多了,我们下午出去走走吧,杂交稻可以收了,去城外看看。

  好。

  提到杂交稻,萧彧就无比欣慰:晚稻再播种一季,明年春天差不多就能在崖州和广州大部分地方播种杂交稻了。就算每亩地增产三五十斤,那也相当不得了哇。等棉花也推广开来,百姓的温饱就都解决了。他们才有精力去考虑穿好吃好的事,才有更多其他的需求,商业才能发展起来。有了商业,就有了税收,国库就能充盈起来。

  裴凛之注视着他,听他规划着美好的蓝图,听到最后,他笑了起来:然后呢?

  萧彧说:然后啊,然后组建军队,挥师北上,一统天下。让天下百姓都吃饱穿暖,人间太平,再无战事。

  虽然到最后,所有的太平都会被打破,战祸会再起,那也不是自己会看到的。他只愿有生之年,能够得见天下太平,海清河晏,便已足够。

  裴凛之笃定地说:一定会有那一天的。那一天到来之后,你想做什么?

  我想纵马天地间,去丈量神州的每一寸土地。萧彧说到这里自嘲地笑笑,不过这样的愿望比较奢侈吧,所以还是在宫中弄几亩地,种种地得了。

  裴凛之有些心疼地搂着他的肩,这个愿望也太渺小了:不管去哪儿,我都陪着你。

  萧彧微笑着点头:好。

  此时,有埙声传过来,断断续续的,气息不稳。萧彧听了片刻,抬脚朝向阳房间走去,果然是他在吹埙:向阳,你感觉可好些了?

  向阳放下埙:陛下,我已经好多了。他的失语症已经好了,就是声音还有些怪异,不如原来的清亮。

  萧彧说:你大病初愈,还是不要吹埙了,要好好静养。埙声太悲切,不适合病人听。

  向阳垂下眼帘:好。我就是躺久了难受,想找点事做。

  萧彧说:下午我准备去外面转转,你要是能走,跟我们一起去吧,带你出去透透气。

  向阳眼睛一亮:好啊。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天气凉爽了下来,他们才出门,因为萧彧担心天气太热会让两位大病初愈的人中暑,拖到这个时间才出门。

  三人坐在马车里,萧彧坐在中间,裴凛之与向阳一左一右对面而坐,两人大眼瞪小眼。

  自从城破那一夜起,萧彧就没出过府,所以从出府起,他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车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