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长安十二时辰(出书版)第52节(2 / 2)


  李泌被倒绑着双手,被那护卫从天枢旁边押走。他们沿着悬桥一圈圈从灯楼转下去,下到玄观,再下到玄观下的地宫。那六个巨大的水轮,依然在黑暗中哗哗地转动着。再过不久,它们将会接续上毛大师的机关,让整个灯楼彻底活过来。

  “真是巧夺天工啊。”李泌观察着巨轮,不由得发出感慨。比起地表灯楼的繁华奢靡,他觉得这深深隐藏在地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精妙所在。

  护卫同情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当官的似乎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居然还有闲心赏景?他把腰间的刀抽了出来:“李司丞,龙波大人要我捎句话,恭送司丞尸解升仙。”

  李泌没有动,他也动不了,双臂还被牢牢地捆缚在背后。但李泌的神情淡然,似乎对此早有预感。

  护卫狞笑着说道:“我的媳妇,就是被你这样的小白脸给拐走的。今天你就代那个兔崽子受过吧,我会杀得尽量慢一些。”他的刀缓缓伸向李泌的胸口,想要先挑下一条心口肉来。

  突然,李泌动了。他双臂猛然一振,绳子应声散落。这位年轻文弱的官员,右手握紧一把小铁锉,狠狠地扎入护卫的太阳穴。护卫猝然受袭,下意识飞起一脚,把李泌踢倒在墙角。

  这一濒死反击,力道十足,李泌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撞散,一缕鲜血流出嘴角。他喘息了半天,方才挣扎着起身。那个护卫已经躺在地上,气绝身亡,左边太阳穴上,只能看到铁锉的一小截把手——刚才那一扎,可真是够深的。

  当啷一声,一枚铜牌从李泌身上跌落在地。这是张小敬刚才在灵官阁还给李泌的腰牌,那枚小铁锉即扣在内里,一同被掖进了腰带。除了他们两个,没人觉察到。

  李泌背靠着土壁,揉着酸痛的手腕,内心百感交集。他的脑海里,不期然又浮现出张小敬一段突兀的话:

  “您不适合靖安司丞这个职位,还不如回去修道。拜拜三清,求求十一曜,推推八卦命盘,访访四山五岳,什么都比在靖安司好——不过若司丞想找我报仇,恐怕得去十八层地狱了。”

  张小敬并非修道之人,他一说出口,李泌便敏锐地觉察到,这里面暗藏玄机。以他的睿智,只消细细一推想,便知道其中的关键,乃在数字。

  三、十一、八、四、五、十八

  这是《唐韵》里的次序,靖安司的人都很熟稔。三为去声,十一队,第八个字是“退”;四为入声,第五物,第十八字是“不”。

  翻译过来就是两个字。

  这是姚汝能的心志、檀棋的心志,也是张小敬从未更改的心志:

  不退。

  第十六章 丑初

  李泌默默地矮下身子去,只留半个脑袋在水面。

  水车轮子的声音,可以帮他盖掉大部分噪声。

  从这个黑暗的位置,去看火炬光明之处,格外清楚。天宝三载元月十五日,丑初。

  长安,兴庆宫。

  四更丑正的拔灯庆典,还有半个时辰就开始了。广场周边的几百具缠着彩布的大松油火炬,纷纷点燃,把四下照得犹如白昼。龙武军开始有次序地打开四周的通道,把老百姓陆陆续续放入广场。

  兴庆宫前的南广场很宽阔,事先用石灰粉区划出了一块块区域。老百姓从哪个入口进去的,就只能在哪个区域待着。一旦逾线,轻则受呵斥,重则被杖击。为了安全,龙武军可绝不介意打死几个人。

  除了围观区之外,在广场正中还有二十几个大块区域。华美威风的拔灯车队结束了一夜鏖战,在拥趸们的簇拥下开进广场,停放在这里。它们都是拔灯外围战的胜利者,每一辆都至少击败了十几个对手,个个意气风发。

  这些拔灯绣车将在这里等待丑正时刻最后的决战,一举获得拔灯殊荣。

  不过艺人们并没闲着,他们知道在不远处的勤政务本楼上,大部分官员贵胄已经酒足饭饱,离开春宴席站在楼边,正在俯瞰整个广场。如果能趁现在引起其中一两个人的青睐,接下来几年都不用愁了。所以这些艺人继续施展浑身解数,拼命表现,把气氛推向更高潮。

  在他们的引动之下,兴庆宫广场和勤政务本楼都陷入热闹的狂欢之中。老百姓们高举着双手,人头攒动,喝彩声与乐班的锣鼓声交杂一处,火树银花,歌舞喧天,视野之中尽是花团锦簇炸裂,那景象就像这大唐国运一般华盛到了极致。

  在这一片热闹之中,唯独那座太上玄元灯楼还保持着黑暗和安静。不过人们并不担心,每个人都期待着,丑正一到,它将一鸣惊人。

  此时在太上玄元灯楼里的人们,心思却和外面截然不同。

  李泌走后,张小敬明显放松了很多。他似已卸下了心中的重担,开始主动问起一些细节。萧规对老战友疑心尽去,自然是知无不言。

  不过眼看时辰将近,而蚍蜉们安装麒麟臂的进度,却比想象中要慢,萧规开始变得焦躁起来。

  任何计划,都不可能顺畅如想象的那样,萧规对此早有准备。不过麒麟臂和别的不同,它里面灌注的是加热石脂,一旦过了时辰,温度降下来,就失去了爆裂的效用。所以萧规不得不亲自去盯着那些进度不快的地方。

  看到首领站在身后,脸色沉得如锅底,那些蚍蜉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忽然一个蚍蜉不小心,失手把一枚麒麟臂掉到悬桥之下。那竹筒朝脚下的黑暗摔下去,过了好一阵,从地面传来“啪”的一声。

  萧规毫不客气,狠狠地在他脸上剜了一刀,血花四溅。蚍蜉发出一声惨叫,却不敢躲闪。萧规阴森森地说道:“留着你的双手,是为了不耽误安装。再犯一次错误,摔下去的可就不只是竹筒了。”蚍蜉唯唯诺诺,捡起一条麒麟臂继续开始安装。

  张小敬把萧规拽到一旁:“没有更快的替换方式了吗?”

  萧规摇摇头:“这是毛顺大师设计的,谁能比他高明?”

  “如果毛顺大师藏了私,恐怕也没人看得出来……”张小敬眯起独眼,提醒道,“他可不是心甘情愿。”

  经他这么一说,萧规若有所思。毛顺并不是蚍蜉的人,他之所以选择合作,完全是因为家里人的咽喉前横着钢刀。那么在合作期间他玩一些小动作,也不是没可能。

  “技术上的事,只有毛顺明白。如果他故意不提供更好的替换方式,我们是很难发现的。这样一来,他既表现出了合作态度,不必祸及家人,也不动声色地阻挠了我们的事。”张小敬已经开始使用“我们”来称呼蚍蜉。

  萧规点点头,扭头朝天枢方向看去。毛顺依然蹲在那儿,一动不动,老人佝偻的背影看不出任何喜怒。他正要走过去,张小敬按住他肩膀:“让我来吧。”

  萧规略觉意外,张小敬冲他一笑:“九年长安的不良帅,可比十年西域兵学到太多东西。”萧规也笑起来,一捶他肩膀:“那就交给大头你吧。”

  张小敬走到毛顺跟前,直接抓住他的后襟给拎起来。毛顺全无准备,被这一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张小敬也不说话,拖着毛顺一路走到灯楼的边缘,一掀外面蒙着的锦皮,把毛顺往外一推。

  旁观的卫兵发出惊讶的叫喊,下意识要阻拦。萧规却拦住他们,示意少安勿躁。只见张小敬伸腿往外迈去,一脚踏在斜支的一根竹架上,手中一揪衣摆,堪堪把要跌出去的毛顺拽住。

  这样一来,他们两个人的身子都斜向灯楼外面去,伸出夜空。平衡全靠张小敬的一条腿作为支点。只要他手一松,或者腿一缩,毛顺就会摔下灯楼,摔成一摊烂泥。

  毛顺惊慌地挣扎了几下,却发现根本无济于事。他的脑袋比张小敬聪明得多,力量却差得很远。

  “你……你要干什么?”毛顺喊道,白头发在夜风中乱舞。

  张小敬盯着他大声道:“怎样才能把麒麟臂装得更快?”

  毛顺气愤地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了!”

  “我想知道的,是更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