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正文 第八章 酉初(2 / 2)

此时放眼望去,光德西市中间的大道两侧坊墙,支起了形态各异的灯轮灯树灯山等竹制巨架,架上诸多商号的旗幡招展,绵延数里。数十万支象牙白蜡烛在半空摇曳生光,无处不照,叫人心驰目眩。

这些蜡烛皆有二尺余长,小孩胳膊粗细,放在防风的八角纸笼中,竟夜不熄。烛里掺有香料,底座盛着香油,所以在灯火最盛之处,往往弥漫着一股丰腴油腻的烛香之气。夜风一吹,满城熏然。

无数百姓簇拥在灯架之下,人人仰起头来,眼观灯,鼻闻香,舌下还要压一粒粗盐。这是长安城流行已久的习俗:盐者,延也;烛者,寿也。吸足一根蜡烛的香气,便可延上一年寿数,讨个吉利,名目唤作吸烛寿。

正因为有这么个传统,长安的上元灯会一开始并不算拥堵。大部分人要先驻足灯架之下,吸一会儿烛寿,然后才开始四处闲逛——不着急,这个良夜还长着呢,每个观灯的人都是这般心思。

张小敬知道这个习惯,催促檀棋趁这个空当快走,再晚点可就真堵在路上了。

檀棋的骑术不错,她挑衅似的瞥了张小敬一眼:我可不受你管。说完她一夹马肚子,坐骑登时朝前一跃,一人一马,巧妙地从两辆骡车之间钻了过去,扬长而去。那背影英姿飒爽,丝毫不输男性。

张小敬也不恼,一抖缰绳紧紧跟上去,其他旅贲军士兵紧随其后。

从光德坊到义宁坊,需要向北走三个路口,再向西走两个路口。一路上沿途皆是繁华之地,人挤人,车挨马,一行人几乎连个转身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走走停停,好一阵才抵达义宁坊。

义宁坊靠近西边的开远门,大部分进不了西市的胡商,都会选择这里落脚,所以胡籍密度比西市还高。坊内诸教庙宇林立,造型各异,也算是长安一景。顶如焰形墙色朱赤的是祆教祠;屋脊竖起两根幡杆的是摩尼庙;而在东十字街西北角,有一座上悬十字的石构圆顶大殿,正是景寺的所在。

义宁坊里此时也四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赶着上元灯会的热潮,这些庙宇纷纷打开中门,发放善食,宣讲法道。游人们也趁机入内参观,看看平日看不到的异域奇景。

张小敬等人来到景寺门前,门口正站着十几个身着白袍的景僧,个个笑容可掬,向路过的人赠送小小的木制十字架和手抄小轴经卷。

张小敬悄悄吩咐手下那几个人,把景寺的几个出入口摸清楚,一戳少分出两人把守。

檀棋问他道:要去找主教查度牒吗?她之前做了点功课,知道景教在长安主事者叫大主教,地位与祆教大萨宝相似。但张小敬摇摇头:这和祆教情势不同,我们不知道右杀什么身份,贸然去查,容易打草惊蛇。我另有打算,需要姑娘你配合一下。

檀棋正要问什么打算,这时一个白袍景僧已经迎了过来。他掏出两串十字架:两位善士,可愿佩我十字,听我讲经?

他高鼻深目,一看就不是中原人士,汉话也不甚流利。张小敬接过一串,随手给檀棋戴上,然后笑道:我夫人昨夜梦到一位金甲神人,胸带十字,足踏莲花,说一位有缘大德莅临长安,叮嘱我等好生供奉。我们今天来波斯寺里,是为寻师的。

檀棋大惊,这登徒子怎么又胡说八道!可她又不能当面说破,僵在原地,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这时张小敬托起她的手:夫人你蒙十字庇佑良多,这次可得好好感谢才是。檀棋注意到,张小敬眼中没有挑逗,只有凛凛的寒光。

她猛然警醒,这不是调戏,是在做事,连忙敛起羞恼,冲景僧嫣然一笑。

景僧颇为欣喜,难得唐人里有诚心向教的,想来是被这位有西域血统的夫人感化吧。这可比供奉几匹绢几件金器更难得。他殷勤地问道:可知道那位大德的名字?

这次不用张小敬提点,檀棋自己迅速进入状态:金甲神人只说他非中原人士,近几个月才到长安。

他们与李泌之前讨论过,右杀这等贵人,不可能潜伏太久。若他在这座景寺里化身景僧,时间应该不超过三个月。

景僧皱眉说我教的信众,既有大秦苫国波斯等地人氏,也有来自西域乃至北方草原的,这非中原人士未免太宽泛了。檀棋连弥说:或是粟特人氏?

曹破延就是用粟特商人的身份进入长安,非常方便,右杀贵人没理由不用。

景僧想了一阵,满怀歉意:寺中僧人太多,一时不易找到。不如两位先随我进来,我去问问其他同修。

这个提议,正中下怀。张小敬和檀棋并肩而行,跟着这景僧进了寺中。

入寺之后,迎面先看到一尊高逾三丈的八棱石幢,每一面上都刻着一个十字花纹,其下莲座,这应该就是曹破延所说的十字莲花了。石幢后头,是一个不大的方形广场,地面皆是青石铺就,扫得一尘不染°场两侧各有一排波斯风石像,尽头便是一座古朴大殿,前凸而顶尖,上头高高竖起一个十字。

比起中土庙观,这里的建筑略无修饰,简朴素净,左右连钟楼和鼓楼都没有。景僧带着他们俩往里走了一段,迎面看到一人,不由得高声叫道:伊斯执事,这里看来。

那人年纪和李泌差不多大,典型的波斯人相貌,碧眼紫髯,须发卷翘,只是五官稍显柔媚,颇似女相。他的白袍左肩别着一枚橄榄枝形状的长扣,职衔应该比景僧高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双眸——瞳孔既大且圆,呈极纯粹的碧色,像是镶嵌了两枚宝石。

这是伊斯执事,寺内庶务都是他掌管。大小事情,你们尽管问他好了。景僧热情地向张小敬介绍道。伊斯虽是地道胡人,唐音却极其标准。他含笑向这对夫妻祝颂上元,声音醇厚,风度翩翩,让人禁不住心生好感。

檀棋把寻找大德的话重新说了一遍,伊斯拊掌笑道:如此说来,确实有一位西域来的长老,新到寺中不久,与尊夫人梦中所闻庶几近之。

他说的唐话很流利,不过遣词造句总偏书面,应该是从经卷古籍学来的。

张小敬和檀棋对视一眼,同时开口:我等慕道若渴,可否请执事引荐一下?伊斯在胸口画了一个十字,温和一笑:诚如遵命——不过这里叫大秦寺,可不是波斯寺哟。

于是景僧返回门口,伊斯亲自给这一对夫妻带路,一路往大殿里走去。

这景寺殿中的格局,与中土庙宇大不相同。上有穹顶,四角直柱,正中供奉的乃是一尊十字架,上挂一人头戴棘冠,面色哀苦。

我景尊弥施诃怜悯世人之苦,降世传法,导人向善,为大秦州官所杀。尸身悬于十字架上,后三日复生,堪为不朽神迹。伊斯边走边说,随口谈起教义典故,声音在穹顶上嗡嗡回响。

张小敬疑道:一介州官就能杀掉,这个景尊怎的如此不济?伊斯笑意不改:好教两位知:一切筹谋,莫非天定。景尊早知有此一劫,欲身代大众之罪,以求救赎,乃是大慈大悲的真法。

檀棋听得有趣,也开口问道:地藏菩萨发大愿度一切恶鬼,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不是类似这个意思?

他教之事,在下不敢妄言。

他们一边聊着一边绕行,不知不觉绕过大殿,来到殿角一处别室。这房间低矮狭窄,被一道暗红色的木壁隔成两块,壁上有一个砚台大小的窗口,用木板覆住,不知有何姑。

伊斯道:此是寺中告解之室。若信士做了错事,心怀恶念,便来这里忏悔,请大德开解破妄。此处不接天地,不传六耳,尽可畅所欲言,没有泄露之虞。说到这里,伊斯深施一礼:贤伉俪既然想与大德相认,自然是来做一场告解喽?

这是自然。

伊斯摆了个请的手势:那请贤伉俪在告解室中稍坐片刻,我这就叫他来。

告解室并不大,是个和马车车厢差不多大小的屋子。两人走进去,还没来得及欣赏内壁纹饰,只听砰的一声,房门居然被关上了,屋子里霎时一片漆黑。

张小敬急忙伸手去推,却听到锁头铿锵,伊斯竟在外头把它牢牢锁住了。

张小敬奋力推了几下,门板咣咣作响。这时壁上那小窗唰地被拉开,一缕光线投进来。伊斯的声音从外头传入,还是那么温和从容:两位不妨就此忏悔一下罪行吧。

张小敬怒道:你们这些妖僧!我夫妻诚心慕道,怎么敢囚禁我们!

一只宝石般的碧瞳在小窗前闪过,带着浓浓的嘲讽:目不相接,肩不两并,我看你们既不是夫妻,也从不慕道,只怕是哪里来的冒名贼子,窃窥我寺,图谋不轨吧——这点毫末小技,休想蒙混过我伊斯的双眼。

说完他把小窗重新拉上,整个告解室彻底陷入黑暗。

徐宾站在靖安司的殿前,看着依然忙碌的人群,心情如同在乐游原跑马一样起伏不定。

李泌此时站在沙盘前,和其他几名主事轻声交谈,面上不见任何异色。可他在墙角交代徐宾的话,言犹在耳:内奸一时不除,靖安司一时不安。但司中没有第三个人可被彻底信任,只能由你本人亲自调查。

徐宾实在没想到,靖安司里头,居然出了内鬼!

靖安司的人员都是从各部各署抽调来的,构成很复杂,但每个人的注色经历都是贺监与李泌亲自看过的。徐宾不敢相信,那些草原蛮子哪儿来的本事,可以渗透层层审查,侵蚀到内部。要是出自李相的指使,那就更可怕了。

要说可疑,最可疑的是檀棋。她是汉胡混血,母亲是小勃律人,鼻梁高耸,瞳孔还是淡淡的琥珀色。好在檀棋是李泌的家生婢,从小在李家长大,没人会蠢到去怀疑她。

可别人就未必会有这样的待遇了。

大唐从来不以血统分尊卑,非中原出身的文武官员多的是。靖安司的属吏里,胡人数量不少,汉胡比例约为五一。

若此时传出有内奸的消息,只怕胡吏人人自危,这种宽松氛围只怕将不复存在。徐宾大概能理解,李司丞为何只能在墙下对自己说了。

没有帮手,不能商量,不能公开,但必须要尽快把内奸挖出来。这可真是给徐宾出了一道苛刻的难题。想到这里,徐宾苦恼地叹了口气,背着手在大殿里走动,不时偏过头去,观察大殿上的每一个人。

偏偏他的视力不好,不自觉地会尽量凑近。往往他还没看清楚,人家已经觉察到了,满脸诧异地望回这位举止古怪的主事。徐宾这么漫无目的地在大殿上转了几圈,忽然发现殿角的蟠龙水漏旁边站着一个人。他眯着眼睛想看清楚,不知不觉凑得很近,猛一抬头,四目相对。

哎哎?

这个人,居然是崔器!

这个靖安司的叛徒,居然又厚着脸皮回来了?

崔器的脸色很尴尬,没等徐宾开口询问,先亮出自己的新腰牌:奉甘将军之命,在此巡督靖安事务。

根据李泌和甘守诚之前达成协议:右骁卫不再追捕张小敬,但不允许他出现在靖安司。右骁卫为了保证协议效力,自然会派遣人来靖安司监督。可甘守诚将军居然派崔器过来,显然是为了故意恶心李泌——至于崔器自己会不会觉得恶心,根本不在甘守诚考虑之列。

崔器重返靖安司后,就一直待在角落里,完全不吭声。反正只要张小敬不出现,其他的事跟自己没关系。徐宾一直到现在,才发现他的存在。

无论于公于私,徐宾对崔器都没有一点好感。他冷冷看了叛徒一眼,也不施礼,就这么转头走掉了。

崔器嘴角抽搐一下,这家伙只是个未入流的老吏,竟然敢对堂堂一位宣节副尉如此无礼。若在平时,他早用刀鞘抽飞了,可是现在,整个靖安司都是自己的敌人明明今日起床时,自己还意气风发,打算要和阿兄立下一桩大功劳,怎么会走到如今这一步?

阿兄,也许你不该把我从陇山弄过来。

崔器看着灯火通明的大殿,深深叹了口气,后退一步,继续把自己隐在黑暗中。

这是他选择的路,必然要为此承担后果。

徐宾不知道也不关心崔器的烦恼,他正像没头苍蝇一样地在大殿里转圈,心乱如麻。这内奸怎么找,可真把他给难住了。

数字背诵对徐宾而言毫无难度,可这人心猜测就难多了。徐宾负手回到自己书案前,忽然看到面前搁着一把用来裁纸卷的小竹刀。

他忽然醒悟到,光是这么一个个看,得看到哪年才算完?自己可真是太笨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有一个方法才行。徐宾索性跪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把案几上的文房四宝一样样整理好。这是徐宾的习惯,可以借此来推敲思路。

等到案子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各归其类,井井有条,徐宾果然有了一个思路。他摇动铜铃,让仆役立刻找来一份靖安司的细图,然后拿起一枚水晶片对着图,仔细研究起来。

整个司署分作三部分:正殿左右偏殿和后殿。正殿办公,偏殿存放卷宗文牍,后殿是关押犯人的监牢。在整个建筑后头,还有一个大花园,占地颇广,其间散落着一些独栋小屋,诸如退室望楼伙房茅厕井台鹘架水渠之类。在最外围,是一圈高大的院墙,上植荆棘。

整个靖安司只有两个出口——正殿正门,通往坊内十字街;还有一个朝东开的角门,可以直接连通旁边的京兆尹公廨。哦,对了,现在还多了一个通往慈悲寺草庐的墙梯。

徐宾的思路很简单,无论这个内奸是谁,都必然要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把情报传出去。而且从那几次情报泄露的速度来看,这条渠道还必须特别快。从地图上看,只有两门可选。

还有情报来源的问题。

靖安司的消息,哪些可以公之于众,哪些只通知各位主事,哪些只能司丞与靖安令拆阅,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狼卫在西市的行踪,对全体人员都是公开的;而王韫秀被绑架的消息,一开始只有李泌知道。

靖安司的两次情报失泄,一次西府店,一次昌明坊,级别都不算高。可见这位内奸,不能触及更高层面的事情。

很快徐宾便勾画出了这位内奸的基本情况:一他能在正门和角门通行无碍;二他能接触到靖安司的最新动态,但只到中级。这样便能筛掉一大批小书吏,只剩一些主事录事级的人。

徐宾想到这里,抬头又看了眼殿角。崔器刻意把自己的身形隐在黑暗中,不易被发现。讽刺的是,眼下他是这大殿内唯一一个能确定不是内奸的人。

等一下,崔器或许知道内奸是谁?毕竟他的背叛,得有一个接头人才行。但很快徐宾又否定了这个猜测拢崔器叛变的,一定是李相在明面上的人,这样才有说服力。接头人负责拉拢,内奸负责传递情报,这是两条彼此独立的线。

再说了,就算崔器知道,也不可能告诉靖安司。

看来还得从别处想办法。

徐宾又扫了一眼细图,忽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可这个主意还欠缺一个契机,他只好暂时耐心等待着。

水漏还未过去一刻,大殿外头忽然传来一阵骚动。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姚汝能搀扶着闻染走了进来。闻染身上披着一件轻毯,对陌生的环境有些警惕,任凭身旁的男子推着前进。

绝大部分书吏都抬起头来看着她,眼神复杂。这应该是王忠嗣的女儿吧?总算是找回来了!就是这个女人,让他们加班到现在不能参加灯会。

姚汝能把闻染带到李泌跟前,李泌还未开口,姚汝能抢先一步过去,低声道:这位姑娘不是王韫秀,叫闻染。

李泌闻言一怔,他本以为这件事总算有所交代,怎么又节外生枝。他冷着脸道:闻染是谁?

姚汝能道:路上已经问清楚了,她是敦义坊闻记香铺的铺主。据她自己说,她遭到熊火帮的袭击,去找王韫秀求助,同乘奚车出行,然后被贼人袭击,一路挟持到了昌明坊——所以可能呃,我们从一开始就搞错了。

这是一个可悲的误会。原来被狼卫劫持的,一直是闻染。

那王韫秀呢?李泌瞪着她。

闻染觉得这男人很凶,赶紧缩回到姚汝能身后,摇了摇头。从出车祸开始,她身边的事情一件比一件诡异,完全跟不上状况,更别说留意王韫秀的踪迹了。

李泌对她失去了兴趣,他让姚汝能把这女人留下问问话,如果没什么疑问就放走。姚汝能搀着闻染正要走,李泌忽然想起来什么,又把他们叫住了:你是否认识张小敬?

闻染听到熟悉的名字,眼神透出一丝喜色:那是我恩公。

李泌眼神里露出恍然之色,他把拂尘一摆,对徐宾冷笑道:难怪张小敬坚持要再次搜查,原来他要找的不是王韫秀,而是这个闻染!

刚才张小敬执着于昌明坊的再次搜查,让李泌一直觉得很奇怪。现在一看找到的是闻染,李泌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微妙联系。现在回头去想,修政坊中张小敬一口咬顿走的是王韫秀,恐怕从一开始就在有意误导。

李泌又是恼怒,又是失望。不错,张小敬为阻止突厥人确实不顾性命,这个误导也没耽误正事。可这个小动作,把李泌的无条件信任给破坏掉了:他还有没有其他隐瞒的行为?未来是否还会有类似行为?这会产生一连串问题和隐患。

把她给我拘押到后殿牢房里去,审问清楚和张小敬什么关系!

李泌严厉地修改了命令。姚汝能以为自己听错了,留下和拘押,这可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用词。

李泌见他有所迟疑,把拂尘重重顿在案几之上,发出咚的一声。姚汝能只得住闻染,略带歉疚地往后头拽。

闻染不知就里,只得牢牢地抓住姚汝能的胳膊,这是整个大殿里唯一让她觉得安心的人。

他们离开之后,李泌闭上眼睛,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一俟义宁坊景寺那边有了进展,就立刻召回张小敬。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他不确定是否还能继续信任那个人。

在一旁的徐宾,并不知道长官对合作者的态度发生了微妙改变,他正心无旁骛,奋笔疾书。

因为他一直等待的契机来了。

靖安司通往外界一共有两道门,一处正门,一处角门,都有旅贲军的士兵把守。出入这里的人,都必须出示竹籍,无籍阑入,视同闯入宫禁,士兵可以当场将其格杀。

从今天巳时开始,这两个门不断有大量人等进进出出,都是刻不容缓的急事。这种忙碌情况一直持续到申时,明烛高悬,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查验竹籍的态度也敷衍起来。

一个长脸官员从靖安司的角门走出来,手持竹籍。守门士兵一看脸,认出是庞录事。他经常通过这个角门往返京兆府公廨和靖安司之间,负责调阅各类卷宗是今天,他就跑了不下十几趟。于是士兵懒得核对竹籍,略微过了一下手,挥手放行。

庞录事迈过门槛,进入京兆府。他左右看了看,并没径直前往司录参军的衙门,而p99b是拐了个弯,钻进正厅与围墙之间的马蹄夹道。这条夹道很窄,只容一匹马落蹄,故称马蹄夹道。这里堆积着各类杂物,平时少有人来。

他走到马蹄夹道中段,弯下腰,从怀里掏出一团纸卷。突然一声锣响,围墙上亮出一排灯笼,整条夹道霎时灯火通明。徐宾负手站在夹道的另一端,惋惜地看着他。

老庞,我没想到,居然是你

庞录事惊慌道:我我是过来解个手嘛。徐宾苦笑着摇摇头:哎哎,莫诓我了,靖安司的茅厕,难道坑位不够吗?他走过去,从庞录事手里夺过纸卷,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一份伙食清单。

庞录事赔笑道:老徐你也了解我,靖安司那里的茅厕太脏了,所以来这里方便一下。这纸卷擦屁股,比厕筹舒服啊——有《现令》在,这事不得背着人嘛。

朝廷颁布过《现令》,要求敬纸现,严禁用写过字的纸如厕。庞录事用伙食清单擦屁股,严格来说也是要挨板子的。

徐宾道:哎哎,老庞你多虑了,法严人情在,怎么会因为一张破纸就抓人呢?然后把纸卷递还给他。庞录事松了一口气,正要拍肩表示亲热,徐宾却轻轻闪开,面色转为严肃:要抓,也是因为泄泄露军情之事。

他为人老实,这种咄咄逼人的话说起来,一结巴,威势全无。庞录事一听,脸色不悦:老徐,你可不能这么污蔑同僚。我用纸来方便是有错,可你这个指控太过分了吧?

徐宾畏缩了一下,旋即叹了口气,发现自己的气场实在不适合刺奸。他把身子闪过,亮出身后的一个人。庞录事就着烛光一看,原来是看守角门的那个守卫,已被五花大绑,于是身子开始颤抖起来。

夹道里静悄悄的,与外头的喧嚣恰成反比。只有徐宾的声音,弱弱地响起:

我知道司里出了奸细,可我得等一个契机。刚才王韫秀回到殿中,却被发现是另外一名女子。我故意把这条消息抄送给所有官吏。它太重要了,内奸一定会尽快把它送出去。这个时候离开席位外出的,呃,一定最有嫌疑。

徐宾诚恳地解说自己设下的陷阱,唯恐庞录事听不明白。

我一直在想,靖安司的内奸该怎么通过正门或角门,哎哎。然后发现我陷入一个误区。这个人并不一定是穿门之人,也可能是嗯,守门之人。徐宾说到这里,鼓起一口气,声调变得更为自信,刚才我已经看到了:你走过角门,趁检查竹籍时把消息交给守门士兵,清清白白离开;守门士兵再传递给外头一个人,继续清清白白守门。这办法好得很,单查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清白的。非得合在一块,才能看出名堂来。

庞录事咕咚一声,瘫坐在夹道里。徐宾吩咐左右的不良人过去拿他,庞录事连忙抬起脸,乞求着说道:我:我是给凤阁那边办事

凤阁就是中书省。他主动坦承是李相的人,指望徐宾能手下留情。可纵然迟钝如徐宾,也知道李相绝不可能承认有这事,更不可能保他,庞录事的仕途已经完蛋了。

庞录事也意识到这一点,扯住徐宾袖子:我要见李司丞!我只是传消息,可从来没耽搁过靖安司的事!

徐宾听到这个,有点火了:哎!又不承认,若不是你与凤阁暗通款曲,远来商栈的火灾能起来?崔器能叛变?庞录事闻言愕然,随后大叫:崔尉之事,是我传给凤阁不假,可远来商栈我可没传过!

嗯?

给突厥人办事,那是要杀头的!又没好处。庞录事义愤填膺。

经他这么一提醒,徐宾发现这两次泄密,其实性质截然不同。远来商栈意外起火,得益的是在西府店窃图的突厥狼卫;针对崔器的拉拢叛变,得益的是李相。

庞录事再无耻,也不至于通吃两家。

难道说其实有两个内奸?徐宾站在夹道里,禁不住一哆嗦。靖安司什么时候成了筛子?什么泥沙都能渗进来。

他死死盯着庞录事,盯得后者直发毛。不过庞录事很快发现,徐宾的近视眼神,盯的其实是那卷用来解手的空白纸卷。他小心翼翼地递过去:你要是想用的话

徐宾突然跳起来,转身朝夹道外头跑去。难为他已过中年,腿脚还这么灵便,一下工夫就消失在夹道尽头,扔下庞录事守门卫兵和几个押住他们的不良人面面相觑。

徐宾喘着粗气,脑子里却快要炸起来。他刚刚想到,这靖安司里,还有另外一条更好的传输通道!

光德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俱是灯火耀眼。那些巨大的灯架放射出万千道金黄色的光芒,把半个天空都照亮了。

这对游人来说,是难得一见的壮景,但对靖安司安置在诸坊的望楼,却是最头疼的干扰。燃烛万千,喧声彻夜,望楼无论击鼓还是举火,都近乎失效。

为此,望楼上的武侯不得不在灯笼上罩上两层紫色的纸,以区别于那些巨大的灯火。倘若有仙人俯瞰长安城的话,会看到城区上空笼罩着一片闪动的金黄色光海,要仔细分辨,才能看出里面夹杂着许多微弱的紫点——就像一个小气的店主在毕罗饼上撒了一点点小芝麻粒。

就在这时,光德坊附近的一处望楼上的紫光,倏然熄灭。可是,跟这些灿烂如日月的彩灯相比,这一点点腐萤之光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根本没人会留意。

很快第二处望楼的灯光也熄灭。

第三处第四处第五处在几十个弹指的时间内,围绕着光德坊一圈的望楼紫点,全都黯淡下去,就像一圈黑暗的索带,逐渐套拢在光德坊的脖子上。

姚汝能把闻染关在后殿的监牢里,走出来站在院中,长长出了一口气。闻染不肯重新回到阴冷黑暗的环境,一直在问姚汝能这是怎么回事。他好说歹说,才安抚好她的情绪。

这个普通的女孩子,今天经历了这么多折磨,实在太可怜了☆司丞刚才要求把她像囚犯一样关起来,这让姚汝能有点不平。

他跟看守牢房的狱卒交代了一声,在牢房里多放了一盏烛台和盛满清水的铜盆——闻染的发髻和脸已经脏得不成样子,需要好好梳洗一下。

这样安排,等到张都尉回来,好歹对他能有个交代吧。姚汝能心想。

这女子喊张小敬为恩公,这两个人之间不知有何故事。姚汝能现在对张小敬的生活充满好奇,他迫切地想看清这个人,闻染应该是个绝好的了解途径。

姚汝能让闻染自己清洗一下,他趁这个时间到院子里透透气,厘清思路,再回去审问闻染——嗯,不是审问,是询问,他纠正了一下自己的用词。

靖安司的后院监牢连接的是左偏殿,两处的中途有一个小院,原来的主人在此安放了一座爬满藤萝的假山,俨然一派通幽山景。姚汝能溜达到这小院里,正低头沉思着,忽然看到在假山后头,似乎有人影晃动。姚汝能双眼一眯,警惕地按住腰间的铁尺:谁?

是我,崔器。

人影走了出来,姚汝能双眼一瞪,这可真是出乎意料。

哦,这不是右骁卫的崔将军吗?姚汝能满是讥讽地强调了将军二字。他以为这辈子再也不必看到这张脸了,想不到他居然厚着脸皮回到靖安司。

崔器黑着一张脸,死气沉沉:我找你有事。姚汝能继续嘲讽道:把我抓回去?可惜甘将军只限制了张都尉,可没提到我这无名小卒。

崔器遗牙沉声道:不是这件事,我跟你说,靖安司可能会有危险!

姚汝能简直想笑,这家伙说话比跳参军戏的俳优还滑稽。靖安司策防京城,它有危险?它的工作就是找出危险好嘛!

不是,你听我说。我现在没什么证据,但有种强烈的预感,有些事不对劲。

崔器的语气有些急躁。他在陇山当过兵,对危险有着天然的直觉。从刚才开始,他忽然感觉坐立不安。殿中人的脚步声风的流动外面的喧嚣通传的频率,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又说不出。

你当然盼着靖安司出事了。姚汝能撇撇嘴。

你个兔崽子,怎么说话呢?崔器大怒,伸出手掌猛地拍了一下假山,是!我是叛徒!我趋炎附势,可我编造这种谎言有什么好处吗?

姚汝能看着他的脸,神色慢慢严肃起来。这个人可能很怯懦,很卑劣,但并不擅长做伪。他现在似乎是真急了。

既然你这么好心,为何不直接去跟李司丞徐主事他们说?姚汝能狐疑道。

叛徒的话,他们不会相信的。崔器苦笑着回答,但小姚你去发出警告,就不一样了。听着,我不是为靖安司,我是为我自己。如果靖安司真出了事,我也没法幸免。

这是真心话。如果有可能,他早跑了,可有甘守诚的军令,他只能原地守在这里。

姚汝能道:那你总得说清楚要出什么事,光是感觉可不成,你让靖安司怎么防备?

崔器急道:先调几队旅贲军来,总没错!

话音刚落,两人同时听到急切的脚步声。他们循声望去,发现声音来自更远处的后花园。

徐宾一口气从京兆府跑回靖安司,又从靖安司跑到院子后头。这里是一个很大的花园,地方空阔,只有一些退室茅厕鹘架什么的,靖安司的望楼也设置在花园中央,周围是一圈高耸的山墙。

按道理这里是死路,绝无出口。但徐宾却忽然想起来,其实这花园里有另外一条通道。

水渠。

光德坊的位置为何如此重要?因为靠长安西边的三条渠道——广通渠清明渠永安渠,恰好就在这里汇聚,再流入皇城。

三渠入坊,让光德坊内部的水路既宽且深。靖安司的这个后花园,在东西两面墙各有一处水门。自东墙引入主渠之水,中间弯成一条弓形,恰好半绕李泌的退室,自西墙再排入主渠。这样一来,花园就有了一条活水,只要三渠有一条不枯,这里永远有清水流转,风水上佳。

徐宾看到庞录事手里的纸卷,一下子想到,那内奸根本不必从二门出入,只要借口上茅厕跑来后花园,把涂了油的纸丢入水渠,然后安排人在西墙外用笊篱捞起便是。水流会完成情报的传递,既可靠,又迅速,且极为安全。

这个手法说破了一文不值,可它比庞录事的办法更实用。

徐宾故意放出王韫秀是闻染的消息,对另外一个内奸来说,也是要立刻送出的情报。换句话说,徐宾急急忙忙跑过来,说不定能在水渠旁堵到他——至不济,也能抓到西墙旁边捞情报的人,堵死这条路。

他身后跟着五个不良人。徐宾让其中两个体格最好的,尽快从另外一侧翻墙过去,先堵另外一侧,他和另外三个跑成一个扇形,朝水渠靠拢。

徐宾很久没这么运动过了。他的肺部火辣辣地疼,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可脚下却丝毫不敢停歇。庞录事被捕之后,那个内奸说不定会就此隐伏,眼下是唯一可能逮住他的机会。

他们跑进后花园,沿着碎石小路迅速前行,很快便看到退室矗立在黑暗中的影子。这里没有灯,所以没办法看得更清楚了,只能听到水渠里哗哗的水声。

咦?怎么会没有灯?

靖安司的大望楼就设在附近,它要接收来自长安四面八方的消息,所以规模比别的望楼要大一倍,上头可装八名武侯。入夜之后,上头应该悬有一十六盏紫灯。

徐宾抬起头来,发现大望楼上一片漆黑,什么灯都没有。

不好!

一个极为不祥的预感,像阴影中弹起的毒蛇,狠狠地摇了徐宾的心脏。

墙的另外一边传来两声惨叫,那是刚翻过去的两个不良人。徐宾面色陡变,急忙探脖子去看,可视力在黑暗中无能为力,脚下一磕,整个人登时摔趴在地上。

与此同时,一个影子从水渠里站起来,不良人们一惊,纷纷抽出腰间铁尺。这时陆陆续续又有十几个影子纷纷冒头,爬上渠岸,简直像是从水中涌现的恶鬼。

他们身穿黑色水靠,手持短弩站成一排,保持着可怕的安静。在不远处的西墙底下,水栅已经被拆毁,这些人应该就是从那里游过来的。一个黑影站在西墙边缘,淡然地望向这边,玩弄着手里的直柄马牙锉。

剩下的三个不良人胆怯地停住脚步,想往回跑。数把短弩一动,登时干掉了两人。最后一人急忙要高喊示警,头顶却突然飞来一支弩箭,从他的天灵盖刺了进去。

一个黑影从大望楼上探出头来,确认目标死亡,然后用手势比了个动作。

黑影们脱下水靠,给短弩重新上弦,然后分成数队,迅速朝着靖安司大殿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