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61章(1 / 2)





  儒家如果还想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自我改革,去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成份,已经渐成共识。

  贾诩本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儒生,而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他对此当然乐见其成。

  他甚至建议刘协将这个观点发表,供其他人参考。

  现在外出游历的士子也多,说不定有人会去实地寻访,探个究竟。

  刘协哈哈大笑,颇有几分得意。

  考试制度初行,有不少读书人还不适应,转不过这个弯来。有些家底比较殷实的就选择了外出游历,既能散心,又能增广见闻,一举两得。

  殊不知,这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他就是要把死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逼出书斋,让他们面对真实的大千世界。

  见得多了,思想自然而然的就会改变。

  至于那些死守着五经不放,不愿意睁眼看世界的人,就让他们埋在故纸堆里吧。

  ——

  南阳,司徒府。

  杨彪看着刚刚收到的诏书,无奈地一声叹息。

  天子去了江陵还不罢休,还要去江南。

  这也就罢了,天子还提出一个将巡狩制度化的想法,让司徒、司空二府讨论一下。

  杨彪一看那个计划,就想到了贾诩。

  这个计划的用意太明显了。

  既然巡狩的内容之一是各地的驻军,太尉必然随行,而幽并凉三州又必然是巡狩的重点。

  让贾诩伴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杨彪让人准备茶水。

  这封诏书不仅发给司徒府,还抄送司空府。用不了多久,周忠就会来。

  不出所料,茶水刚刚准备好,司空周忠就匆匆走了进来。一进门,还没登堂,周忠就气呼呼的说道:“文先,我就说你当初将太尉让给贾诩是一个错误,现在看到了吧?”

  杨彪笑笑,示意周忠稍发勿躁,且入座喝茶。

  周忠嘴里说着喝不下,手却一点也不慢,将一杯热茶直接倒进了嘴里,烫得脸色接连变了几变,险些将茶水吐出来。

  “嘉谋,你慢一点。”杨彪有些无奈的提醒道:“贾文和之后,谁最适合担任太尉?”

  周忠想了想。“君荣倒是合适,只是他最近态度不明,也不知道是受到了压力,还是想法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