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20章(1 / 2)





  刘协点了点头,有些说不出的感慨。

  袁衡这几句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要求蔡琰开始撰写《党锢列传》,从来不是为了打击党人,更不是羞辱党人,激起党人后裔及门生故吏的反抗。

  他没这么天真。

  他只是想以党人为榜样,进一步推进对士大夫的思想改造。

  党人是士大夫中比较极端的那一群人,其中不乏才华出众的精英。他们反对宦官的初衷虽有争权夺利的事实,却也不完全是为了个人私利,多少还有些为国为民的想法。

  只不过他们太理想化,行事又偏激,最后搞得一地鸡毛。

  对党锢事件进行评价,明其得失,指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行事偏激的严重后果,才是他的真正追求。

  取名《党锢列传》,本身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与士大夫一致。

  相反倒是蔡琰,有些过于敏感了。

  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可不必

  蔡琰出了帐,在帐外站了片刻,定定神,才向苑珪走去。

  得知眼前这个年轻女子竟是蔡邕之女,而且是兰台令史,苑珪大感惊讶的同时,悄悄地收起了轻视之心。

  蔡邕的名声之大,毋庸诲言。蔡琰本人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

  苑珪未必赞同蔡琰的观点,却不得不承认蔡琰不让须眉,充当兰台令史绰绰有余。

  不出意外的话,蔡琰将成为继班昭之后的才女典范。

  得知蔡琰奉诏,将展开《党锢列传》的撰写准备工作,苑珪几乎没有太多考虑,一口答应。

  他是苑康之子,朝廷为党人列传,他义不容辞。

  见他如此激动,蔡琰不得不提醒他。朝廷要写的《党锢列传》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你要有心理准备。具体事例,你不妨参考《宦者列传》。

  《宦者列传》中有宦者五十余人,不仅传主数量多,远超已有的史书惯例,而且在以贬为主的同时,也褒奖了不少人品、道德皆有可取之处的宦者,比如蔡伦、曹腾、吕强。即使是人品一无可采,但有一技之长,做过一些好事的人,也被记了下来,比喻宋典、毕岚。

  《宦者列传》印行后,这样的著史方法引起了不少争论,最后还是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唯实,记录的都是事实,不存在虚构。

  当然,也有人觉得史书更应该惩恶扬善,秉承圣人著春秋的立意,不应该为宦者这种人渣说好话。只是这一类人不多,声音不够大,也影响不了最后的结果。

  蔡琰觉得苑珪有可能就是这种人,所以提前说明,让他不要急着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