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9章(1 / 2)





  杜畿站在一旁,神情未变,心中却是感动不已。

  他是司徒府的人,就算杨彪赏识他,也不能不顾忌别人的看法,直接推荐他出任太守。但周忠是司空,当面提议让他出任守相,太尉贾诩一向不管这些事,遇到这种情况,大概率会表示赞成。

  如此一来,等于三公合议,理由很充足。

  杨彪微微颌首,却没吭声。

  过了一会儿,贾诩拱着手走了进来。杨彪起身,引贾诩上堂。周忠却坐着不动,将剩下的半杯茶喝完,才慢悠悠的起身,到堂上就坐。

  “太尉,冀州可有捷报?”

  贾诩微微一笑。“冀州暂时还没有捷报,但塞外却有。周瑜、蒋干出使归来,天子甚是欢喜,特地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他们带回来的消息。”

  周忠一怔,眉梢不由自主的跳了两跳。

  周瑜回来了,而且带回了重要的消息?这可是好事。问题是周瑜事先没给他一点消息,他居然还要从贾诩这里听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消息能让天子特别召开会议,还第一时间通知太尉府,足以说明周瑜这次出使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

  “方便说么?”杨彪问道。

  贾诩摇摇头。“不是急务,还是司徒先说吧。”

  杨彪没有再问,从案上取过一份公文,交给杜畿。杜畿转身交给了贾诩。贾诩看完,又递给周忠。

  周忠打开,扫了一眼,不禁眉头一皱。

  袁术请求致仕,天子接受了他请辞幽州牧,却不打算让他致仕,要安排他去修复洛阳两宫,要求三公商量一个合适的职位,并拟定幽州刺史的人选。

  这封诏书很简单,但意义却极大。

  一是命袁术修复洛阳两宫,朝廷却不要求司徒、司空府配合,也不安排资金和物资,只讨论给袁术一个官职。

  二是幽州牧没了,以后只有幽州刺史。

  后一点也就罢了,罢州牧,重设刺史,是朝廷的既定方针。

  但前一点非常诡异。

  按理说,修复两宫这样的大事就算不交给负责水土的司空,也应该交给专门负责宫室修建的将作大匠。现在天子既不提司空周忠,也不提将作大匠黄承彦,直接将任务交给了袁术。

  这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袁术放火烧宫的罪行。

  周忠吁了一口气。“天子真是宽仁,先是赦免了吕布,如今又让袁术将功折罪。”

  杨彪、贾诩点头附和,却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