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一百七十四章 万亿市场(2 / 2)

“一千美刀一磅!这是底线!”

周禹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一千美刀一磅,够黑!这价格,是普通稻种的几百倍!而且,还只是底线。

也就是说,最便宜的价格,就是一千美刀一磅。真正到了全面上市的时候,恐怕不止这个价。

不过即便如此,周禹觉得,也不算过分。

玉印稻扛的是进化的大旗,对于任何一种生物来说,进化,才是最重要的,是关乎于一切的本质所在。

而且,周禹考虑到,因为前期玉印稻种数量的问题,第一批,甚至第二批的种植面积,肯定不会太大。

前期甚至能当做一种奢侈品!

做种植业的农场主,花一千甚至更高价格,来购买玉印稻种。一英亩,大约需要十三磅稻种,也就是一万三千美刀以上的种子成本,但能收获七千到八千公斤的稻谷。

去壳之后,就算作六千公斤稻米。用奢侈品的价格卖出去,一公斤就算五十美刀——其实这个价格并不贵,现在许多的高档稻米,几百美刀一磅也不在少数。

当然不可能只五十美刀,但就这么算,六千公斤,也是三十万美刀了。也就是说,一亩地,产值达到三十万美刀,扣除所有成本,二十万是肯定能赚到的。

因此,一千美刀的稻种底价,着实不高。

毕竟,玉印稻并不是一种娇贵的品种,它能够跟最普通的杂交水稻一样的种植。不像某些娇贵品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扩大规模。

而玉印稻,瞄准的目标,就是全世界!

当然了,前期稻种的价格肯定贵,这毋庸置疑。但等到玉印稻逐渐普及,全世界有一定种植规模之后,价格肯定要逐渐下调,逐渐顺应市场的变化。

但到那个时候,因为稻种的量上来了,销量大增,价格降低,利润也不但不会减少,还会增加!

这些想法在周禹的脑海中一闪而逝,随即,就听到有董事开口了。

“我认为,一千太低!”

他侃侃而言道:“初期因为稻种数量的限制,定价要越高越好。我计算过,就算卖一万美刀一磅,种植者也不会亏损,反而会大赚一笔!”

“不错。一英亩的产量,按照周给出的数据,我们知道,能达到七八千公斤,纯稻米,都有六七千公斤。因为前期种植面积的限制,可以成为一种奢侈品贩卖,那么一亩产出,少说能卖几十万美刀。再加上我们的稻种并不是那种娇贵的东西,不需要耗费其他的心思,种植成本就非常低,再怎么也能赚到钱。我甚至认为,一万美刀一磅,都不算贵!”

这位董事的说法,跟周禹想的约莫类似,看样子,都是做过细致计算的。

摩根微微颔首,笑道:“如果一万美刀一磅,那么...”他笑得很开心,道:“我们从周的手中,得到的第一批稻种,有八百四十多公斤,也就是一千八百五十磅。今年我们加班加点,藉由加州沿海的温暖气候,能出三季。每十三磅种子,可种植一英亩,那么第一批可种植面积,就有一百四十二英亩。我们用最好的方法来培育,一英亩算作八千公斤的产量,那么,第一季产出的种子,就有近一百一十四万公斤,就是二百五十万磅!如果用这二百五十万磅种子继续培育二代、三代稻种,那么接下来...”

咀嚼着摩根的话,不少人微微皱起了眉头。

一直没说话的小洛克菲勒开口了:“这样是话,第一季则可上市。如果将第一季收获全部用以继续培育稻种,第二季收获的种子,就能达到几十亿磅,量太大,定价就不能太高,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几十亿磅稻种,种植面积估计在五亿英亩以上——整个美国,都可能吃不下这么多的稻种,脚步太快,不好。”

余者众人都不由深以为然。

“至少在三年之内,稻种的投放量,不能增长太多。就按照第一季培育出来的,二百五十万磅为基础,以后每一季投放量,最多增加百分之五。三年之后,再看情况。”

周禹听到他们的讨论,心里沉吟斟酌了好一会儿,才发言,道:“整个世界的水稻种植总面积有多大?”

众人将目光落在周禹身上。

摩根作为首席执行官,早就有过统计,道:“四万亿英亩!”

周禹微微点头。也就是一万六千多亿公顷,一百六十万百万公顷。这个数据,跟他查到的一样。

“二百五十万磅,按照每磅一万美刀的价格出售,总值是二百五十亿美刀,如果每一季都能卖完,一年卖三季,那么就是七百五十亿。而这批种子按照每英亩就算七千公斤的产量,能达到十四亿公斤的出产,也就是三十亿磅左右。每磅的零售价格,不算高了,就一百美刀吧,这就是三千亿的庞大市场,一年算三季,那么就是九千亿近万亿。我想的是,市场能吃下这么多么?”

“为什么不能?”

身旁的布莱恩呵呵笑道:“别看现在世界粮食市场波澜不兴,但周,你要知道,玉印稻不是普通的稻类,是有助于人类进化的精品粮食!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拒绝哪怕一个月才能吃一顿玉印稻。一月吃的起一顿,这样的人,世界上太多了。六十亿总人口,最少有十亿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更别说像我们这些,顿顿都离不开的人。十四亿公斤而已,算什么呢?平均算下来,十亿人,每人还不到一点五公斤。你是成果的研究者,你很清楚,玉印稻在寻常环境下,跟杂交水稻种植方式差不多,就算年产三季,其中每一季间隔四个月,每一季十四亿公斤,四个月时间,绝对能卖的一干二净,甚至供不应求!按照我们的计划,至少百亿公斤之内,市场是不会饱和的。”

“而且,一万亿的市场?周,你太小看玉印稻了。零售市场至少能达到两万亿,这还是最初阶段!你要知道,我们在座的各位董事,呵呵...”他笑着扫了一眼众人:“应该都买了农场了吧?”

众人都笑了起来。

看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周禹明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