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1章(2 / 2)


  柳嫔可没收着声,这话自然让殿外侍候的宫人都听去了,目光不禁都投向了这里。

  徐贵人没料到柳嫔会这么对付自己,一时间有些愣住了,不过她反应还是挺快,当即反驳道:“柳嫔,虽然你位分比我高,可也不能信口胡说。”

  “我信口胡说?方才是谁说‘这刚当上皇后,架子都大了,当谁不知道她苏瑶娘以前是什么玩意’!”柳嫔冷笑道。

  这话一说出来,坤宁宫的人顿时面露愤怒之色。

  红翡听到外面动静,从配殿中走了出来,脸上端着笑,眼睛却是瞪着:“徐贵人恐怕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吧。”

  而这话也已经让人禀到里面去了,正在用膳的瑶娘听完后面色难看,红绸玉蝉几个也是面露愤怒之色。

  瑶娘深吸了一口气,“这种行径若是按宫规如何处置?”

  玉蝉等人最近可没少习宫规,作为皇后身边管事姑姑和宫女,不懂宫规可不成。所以玉蝉很快就答了。

  “此罪可大可小,轻则掌嘴,重则送入慎刑司,打死不论。”

  “那就按掌嘴处置。让她们都走,我今天不想见她们。”

  “是。”

  很快外面就传来徐贵人的阵阵哭叫声,宫里掌嘴可与其他处不一样,分了好几种。

  正常些的是用手打,还有掌刑的人手持竹片打的。若是看谁不顺眼,随便在竹片上动些手脚,也足够对方吃不了兜着走了。轻则养几月才能见人,重则就是毁容的下场。

  不过坤宁宫这里无人吩咐,自然就是用手打的,却是生了教训的心,下了狠力气。挨了十多耳光,徐贵人面颊红肿一片,她面前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姑姑,道:“徐贵人不懂规矩,所以皇后娘娘命奴婢教导娘娘,还望徐贵人以后谨言慎行,谨守尊卑有别的道理。这宫里可和外面不一样,嘴若是不把门,指不定什么时候丢了性命。”

  徐贵人跪在那里,唯唯诺诺道:“我记住了。”

  “瞧瞧,贵人又错了,应该是婢妾记住了。贵人的身份不够,也只能自称婢妾。”

  “姑姑教训的是,婢妾记住了。”

  秦姑姑点点头,又道:“娘娘今日有些身体不适,就不见两位娘娘了。娟儿,来送两位娘娘出去。”

  “是,姑姑。”

  一直到出了坤宁宫的大门,徐贵人才恨恨地瞪了柳嫔一眼,捂着脸匆匆带着贴身宫女走了。

  “娘娘,瞧她这样,莫怕是要记恨于您。”青瓷有些担忧道。

  柳嫔望着徐贵人的背影,冷笑道:“记恨?我巴不得她记恨我,越恨我越好。”

  因为出了这档子事,瑶娘早膳只吃了几口,就撂了筷子。

  “让奴婢说,娘娘就不该罚得这么轻,就该让她长个教训!”

  “娘娘若是还生气,奴婢这便让人再去教训她一番。”

  听了这话,瑶娘一愣,忙道:“不用了,我没跟她生气,就是在想为何那柳嫔要和徐燕茹对上,这可从来不是她的性格。”瑶娘虽和柳嫔见得少,但仅凭那几次就看出她不是个喜欢是非的性子,颇有些孤傲清冷的意味。

  “也许是她识趣识时务,知道在宫里和娘娘作对没好日子过,所以弃暗投明。”红翡的说法逗笑了一众人,瑶娘嗔道:“行了行了,让你把我说得这么凶。”

  既然想不通,瑶娘索性就扔在脑后不想了。可整整一个上午她都有些干什么都提不起来精神的模样,恹恹的。刚好今儿是刘良医请平安脉的日子,刘良医刚进宫门,红翡就将这事与他说了。

  瑶娘歪在炕上,刘良医坐在墩子上给她把脉。

  半晌后,刘良医道:“恭喜娘娘,娘娘这是有了。”

  第209章

  听到这话, 瑶娘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诧异地看着刘良医。

  对方抚着胡子笑道:“才一个多月,脉象还不显, 但应该是无误的。”

  瑶娘这才想起她月事有阵子没来了,只是前阵子忙着封后大典给疏忽了,前个红绸还跟她提了一句, 她扭头就给忘了。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红绸等人纷纷上前道喜,瑶娘整个人晕乎乎的, 除了笑也只能是笑。

  笑罢, 自然是要赏的, 坤宁宫上下都赏了一个月的月钱,像玉蝉和红绸这种近身服侍的,则是赏三个月。坤宁宫也派人去给晋安帝报喜去了,想必等会儿还会有一波赏赐。

  这个好消息不过是须臾就传遍了全宫, 整个紫禁城里的人都知道皇后娘娘有孕了。知晓的人无不羡慕皇后娘娘有福气,倒不是有了身孕是多么大的福气, 而是时候巧。

  瞧瞧这刚封后没多久,就怀上了。

  不是福气, 是什么!

  尤其最近朝中本就不算太平,眼见皇后的位置是不想了, 又有大臣建议起晋安帝广置后宫。

  按理说堂堂一国之君, 后宫之中只有小猫两三只是说不过去的,后宫妃嫔多, 方能绵延子嗣,方能保江山万年太平。

  成了皇帝,什么都能扯上江山社稷。

  晋安帝正在养心殿和几位阁老大臣议这事,几个大臣说得口沫横飞,他则缄默不言。这时坤宁宫送来的好消息,正是应了方才晋安帝所说的朕已经有两个皇子,皇后年轻多福,暂无需广置后宫之言。

  晋安帝闻之大喜,当即就把众大臣给扔下了,众位大臣也只能摸摸鼻子各自出宫。

  这喜事还没算完,次日晋安帝下了封皇长子赵琛为太子的圣旨。

  此事自然在朝堂上引起一阵风波,皇长子还不满五岁,幼童容易夭折,当初封前太子,也是过了五岁之年。

  不过皇长子既是嫡又是长,一众大臣可扯不出太多反对的幌子,只能以皇长子太过年幼做以劝阻。不过这事还没掀起什么风浪,就戛然而止。

  乾清宫的太上皇,下了自打禅位后第一道圣旨,封皇长子赵琛为太子,顿时朝堂之上一片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