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章退兵





  白天丁存义实在太忙,张坚也不愿打扰,毕竟粮店大半的股份属于民社,也就是掌握在张坚手里,丁存义越忙,为自己赚得银子就越多。

  等到打烊之后,关上店门,张坚和丁存义对坐在一张桌子上。店里的伙计摆上从外面饭店买来的几盘菜肴,给二人倒上了酒后,被张坚挥手打发了出去。

  丁存义举杯向张坚一敬,然后一饮而尽,抹了把嘴,方笑道:“秀才公可是来查一查账本的?”

  张坚干了杯中酒,笑道:“账本当然要查,却不是今日。也不知道你这奸商这些天贪污了我多少银钱。”

  “秀才公可莫冤枉我,我可不敢贪污一文钱。”丁存义叫着抱屈。

  玩笑过后,张坚向丁存义提起了来意。

  “赚钱?”丁存义诧异的看着张坚:“咱们粮店的生意还不好?”半年多来,赚了两倍多,在丁存义看来这已经是少有的暴利了,没想到张坚还不满足。

  “我不是说粮店生意不好,只是,只是感觉银子赚的有点慢。所以来向丁兄讨教一下做做生意的门道,如何才能更快的赚更多的银子。”张坚有些不好意思道。

  丁存义定定的看了张坚好一会儿,确定张坚不是在开玩笑,这才提出自己的疑问:“你不是读书人吗,如今怎么对铜锈如此有兴趣?”

  “丁兄可还记得前些时日我和你说的迁到江南之事?”张坚问道。

  丁存义点点头。

  “咱们这几百人全都迁到江南确实不是很现实,可是我的判断却不会错,一年之内闯军肯定再次攻打开封,开封很难再逃过此劫。”

  丁存义张嘴欲提出异议时,张坚摆手制止了,继续道:“可能你不会信,也许大多数开封人都不会相信闯贼能打下开封。可是万一呢?我不能拿咱们张寨几百号乡亲的性命冒险,所以必须给乡亲们找到一条活路。”

  “你想快速赚钱就是为了这个?”丁存义问道。

  “是的,我在想,只要咱们有了钱,有了很多很多的钱,那么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丁存义闻言默然,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虽然不全对却也差不多,可是赚钱又谈何容易?

  “不好办啊。”丁存义叹息道。他要是有赚钱的门路,何至于到头来才开了一个小小杂货铺,后来傍上张坚才合伙开了粮店。

  “是不好办,所以我才请丁兄指教一下,在我大明,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张坚道。

  做什么最赚钱,这丁存义倒是知道,可是知道有什么用?赚钱的门路有很多,并不是人人都能走通,不过张坚既然问起,丁存义倒也愿意详细诉说一番。

  “在我大明,赚钱的生意很多,其中最暴利者,不外乎盐、粮。粮食的暴利你也晓得,低价进高价卖出,这一进一出一年可获两三倍的利润。

  可是和盐利相比,粮食的利润却远远不如。想必开封的盐价多少你也知道,在开封一斤盐零售卖到200文,可是开封盐商的进价才多少?他们是按担算的,一担盐120斤,进价才五六两银子,你算算他们赚了多少?十倍啊,足足十倍的暴利!”丁存义说的嘴里冒泡,激动万分。

  “所以食盐才是我大明最赚钱的生意,可是这生意不是谁都能做得的,必须得到官府的许可,成为正式的盐商才行,否则即为私盐,若被官府缉拿住,是要杀头的。

  除此以外赚钱的生意还有好多,比如边贸,和塞外蒙古人做生意也能获得厚利。不过今年蒙古人多投靠了满人,朝廷命令禁止和他们开边贸。

  其他赚钱的生意还有很多,像南方的海贸,听说南方的海上出一次远洋即可获得数万两的利润,真是让人羡慕的很。”

  丁存义提到生意的门道,说的是红光满面、头头是道,张坚也听得十分过瘾,只觉得大开眼界。

  “总之能赚钱的生意有很多看,可是适合我们做的却是不多,因为我们没有本钱也没有门路。”丁存义总结道。

  做生意门路很重要,有了门路再有些资本,生意就可以做的风风火火。而没有门路即使有资本也不行,对于这个道理,来自后世的张坚当然有着深刻的认识。

  可是有些生意,不需要门路,也不需要多少资金,就看你有多大胆量,敢不敢冒险!

  “咱们可以做食盐生意。”张坚沉声道。

  “可是咱们拿不到官府的许可啊?”丁存义不解的道。

  “不需要官府许可。”张坚道。

  “你,你说的走私盐?”丁存义大惊,声音一下子小了起来,“那可是杀头的买卖。”

  “开封城盐价卖掉200文一斤,听说边远的地方盐价更高,有多少百姓吃的起?你可知道百姓们吃的盐里又多少官盐有多少私盐?”张坚问道。

  有官盐就会有私盐,相对于官盐的高价,百姓们肯定会选择便宜很多的私盐,这也是私盐屡禁不绝的原因。

  在河南大地,有着数以千计的私盐贩子,他们甘冒着巨大的风险,挑着担子或者推着独轮车,行走在河南各地,把私盐送到各个地方。这其中的风险极大,官府,巡检司,每一处遇到都会缉拿他们,可是其中巨大的利润让很多冒险者对风险甘之若饴。

  种上二十亩地,一年下来收上的得粮食缴了田租国税后,剩下的也刚够一家人嚼裹。而贩上一趟私盐,就算一趟只贩上一两百斤,也能赚到七八两银子,一年跑上两趟赚到银子就比种地强的多。

  巨大的利润让无数的人甘于冒险,他们或者三五一群,或者数十人一帮,常年行走于黄河两岸。

  对于这种私盐生意,丁存义当然了解,他只是没想到张坚居然要做这种生意,他可是秀才啊!

  在张坚看来,私盐生意当然可以做得,这明朝的盐价实在太高,太不合理。200文钱一斤盐,200文钱能买10斤米,五斤肉,一个男子去相国寺码头干上一天苦力也就挣个五六十文,干上几天才能买得起一斤盐。

  钱被谁赚了去了?当然是贪婪的盐商。

  所以对走私盐,张坚没有一点心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