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节(1 / 2)





  陶醉一想也是,吃了就吃了,奶奶又能怎样呢?

  下完两盘棋,陶醉被常醒赶回楼上睡午觉,他自己则拿出书来看。到点的时候,他上去叫陶醉,碰上陶醉奶奶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还有一条鲜活的黑鱼。

  奶奶看见常醒,问:“你在做什么?”

  常醒说:“哦,奶奶好。我叫陶醉上学,她昨天晚上被吵得没睡好,白天没精神学习,在睡午觉,麻烦奶奶帮我叫她一声吧。”

  “你们经常一起上学?”奶奶好奇地问。

  常醒说:“对。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我和她一起走。”

  奶奶看了一下外面灿烂的阳光,现在是大白天。

  陶醉这时从里面将门打开了:“常醒,奶奶。”她调了闹钟的,到点就起来了。

  常醒说:“那走吧,快迟到了。”连招呼都没跟老太太打,就走了。

  “奶奶,我走了。”陶醉赶紧跟上去。

  奶奶看着他们的背影嘀咕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想什么呢。

  第26章 冲突

  晚饭时, 姐妹俩终于喝上了猪脚汤,不过真的是汤,里面只有一些黄豆和花生, 连骨头都没有, 更别提肉了, 而且只有大半碗,应该是给陶俊送完后剩下的。

  陶然撇嘴讥诮:“真是孙子吃肉, 孙女喝汤。”

  陶醉笑:“有汤喝你就知足吧。”

  下晚自习回来之后, 陶醉直接去了二楼, 最近学业繁重了起来,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试卷, 每天都有不会做的题。进屋后,常醒跟家人说:“陶醉在自己家学习不太安静, 下来学习,去我房间吧。”

  郑文华十分理解,热情地说:“只管下来学。要不要给你们做点夜宵?”

  常醒回头问陶醉:“你要不要吃点什么?”

  “不用了,阿姨, 不麻烦了,我也不饿。”陶醉连忙拒绝,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

  “不麻烦,我去给你们做点吃的, 这么晚还学习,肯定要好好补充体力。”郑文华起身去了厨房。

  陶醉被这种热情弄得有点手足无措,来楼下学习确实不会被打扰, 但确实会给叔叔阿姨添麻烦。常醒回头催她:“进来吧。”

  夏家的格局和她家是一模一样的,常醒住的跟她是同一个房间,是三间卧室里最小的那间。搬家的时候,陶醉和陶然都想住大房间,为了公平起见,两人最后抓阄,陶醉运气不好,抓了间小的,不过她后来也平衡了,因为家里要是有什么亲戚过来,都是在陶然的房间里搭铺,她住小房间,倒是落得清静。

  陶醉已经是夏家的常客了,却是第一次进常醒的房间。房里陈设比较简单,靠里墙的位置摆着一张单人床,被子床单都是素净的蓝灰色,墙角放着一张原木色立柜,靠窗的位置有一张原木色书桌,房子的另一角摆着一张原木色书柜。房里唯一的装饰是墙上挂着的一副毛笔字,陶醉仔细辨认了一下,念出声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什么?谁写的?”

  常醒说:“苏东坡的词,我自己写的。”

  陶醉惊讶地看着他:“你还会写毛笔字?”

  “小时候练过几年,后来荒废了,写得不好。”常醒从外面搬了张椅子进来,放在了书桌边,“过来学习吧。”

  陶醉回头看了看墙上的字,虽然她不太懂毛笔字,但却觉得常醒写得挺好的,难怪他的字那么漂亮,是从小练字的缘故吗?她又将那句词默念了两遍,这才过来做题。

  不多久,郑文华端着两碗水饺进来了,她将碗放在桌上,面上含笑:“家里正好有饺子,韭菜鸡蛋馅儿的,煮了点给你们吃,太晚了,也没煮多少,一人八个,应该够吃了。”郑文华爱吃饺子,经常在家里包各种馅料的饺子,不过陶醉很少吃上,因为她早上不回家吃,陶然倒是经常能吃上,可惜她现在也没这个待遇了。

  “谢谢阿姨,足够了!给你添麻烦了。”陶醉说不感动是假的,她自己妈都从没想过晚上给他准备夜宵。

  常醒抬头笑:“谢谢舅妈!”

  “你们慢慢吃,我先出去了。”郑文华出去了,并轻轻将门拉上。

  陶醉一脸不好意思:“阿姨真好,这么晚还给我们准备吃的。”

  常醒放下笔:“先吃吧,吃了再学。”舅妈人确实挺好的,他是重生之后才决定跟舅妈修好关系的,上辈子他们关系并没有这么亲厚,尽管舅妈很善良友爱,他却早早把自己的心门关了起来,拒绝亲人的关心,跟舅舅舅妈只能算关系一般,后来年纪大了,知道舅舅舅妈是真心对自己好,却错过了培养感情的机会,想亲近也亲近不起来了。这一次,他没有拒绝他们的关心,自己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懂事贴心,也很主动地将一笔钱交给了舅妈,舅妈这回真把他当儿子养了,这种母亲式的关怀,他在自己妈妈那儿已经很久没有享受到了。

  陶醉吃着饺子,扭头看着墙上的字,说:“那首词全篇是怎样的?”

  常醒说:“是苏东坡的《定风波》,全篇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和一群朋友出门赶上下雨,没有带伞,大家都觉得狼狈,他却觉得很好。这词写得特别洒脱旷达,苏东坡真风流名士。”

  常醒缓缓背诵,娓娓道来,陶醉听得入了迷,原来一首词能有这样的出处和意蕴,从前她只是按要求背诵课本中的诗词,释义也背过,却很少感觉到诗词具体优美在哪里。这一刻,她忽然就能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的私塾先生背文章的陶醉感了,真正懂得,才会觉得其美吧。

  常醒吃完了饺子,说:“好了吗?我把碗拿出去。”

  “我去吧。”陶醉站起来。

  常醒没有理她,拿过她手里的碗筷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陶醉说:“你能不能把刚刚那首词写给我?”

  “怎么,又想学语文了?”常醒含笑问。

  “觉得挺美的,想背下来。”陶醉说。

  “先做题,回头给你写。”常醒说。

  等讲完所有的题,陶醉拿着常醒给她写的《定风波》心满意足地上了楼,家里还亮着灯,奶奶坐在家里看电视,见她回来,急忙站起来:“你怎么才回来,去哪儿了?刚刚电视已经显示过了十点半了。学校不是九点多就放学了吗?”

  陶醉说:“我在楼下学习。”

  奶奶愣了一下:“和楼下那个男孩子?”

  陶醉点头:“嗯。”

  奶奶脸上神色有些怪异:“你一个女孩子这么晚还去别人家,不太方便啊。”

  “有什么不方便的,叔叔阿姨都在家。我平时也只有这个时间才有空问他。奶奶,我去洗澡睡觉了。”陶醉不耐烦她管自己的事,尤其讨厌她那种眼神,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