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45)(1 / 2)





  不过这次萧彧是给大家带好消息来的,今日起可以休息几天,一会儿就可以跟他们一道回去了。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兴奋,不过还是很负责任地将已经融化的铁水炼好。

  除了分给赛人需要的铁器,后来打的那些剪刀和小刀都没给赛人钱,因为尚未卖出去,也不知道价格,居默表示愿意等船回来后再分钱。

  这次萧彧带回去的农具和刀具,只要都卖掉就能分钱了。

  离开的时候,裴凛之和村里那几位铁匠将打好的农具和刀具搬出山外,放到马车上。

  萧彧问过来送行的居默:你准备什么时候送居岩去我那儿?

  居默说:这事我暂时还没跟他们母子说,过几日,你们再送粮过来的时候,我带着他顺道跟着一起过去。

  萧彧点头:那好,我们就先回去了。

  来的时候是三个人,回去则有十多个,马车肯定坐不下,只有萧彧坐在上边,裴凛之赶着马,和其他人一起步行。

  裴凛之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郎君为何又同意让居岩来我们家?你不怕是个麻烦吗?

  萧彧说:是麻烦也必须要同意。

  郎君担心得罪居默?

  萧彧摇头:不、不,是因为居岩的身份。你知道为何自秦朝在崖州设郡县以来,郡府与州府一直都没设在崖州本岛吗?

  裴凛之问:为何?

  因为崖州土人不服从汉人朝廷管制,自古以来爆发了不知多少次土人暴乱,每次都是杀光汉人官吏,迫使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如此反复,使得双方都损失惨重,多少性命丧生于此。究其一切根源,便是彼此间不了解与不信任造成的。现在居默主动将侄子送来学习我们汉人的文化与历史,你说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契机?萧彧歪着头,斜睨着裴凛之。

  裴凛之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让他们认可我们的文化?

  萧彧打了个响指:对,我们汉文化是最为包容的文化,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经秦汉至今,不知融合了多少不同的文化和外族,才形成了现在的汉人与汉文化。只有将他们变成我们自己人,大家才能和谐共处。你说是吧?

  裴凛之头皮有些发麻,他仿佛听到了一个极其关键的点:郎君的意思是,北方胡族也应当用我们的文化来融合他们?

  萧彧笑着点头:对。驱逐和武力镇压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双方之间只会形成此消彼长的拉锯战。只有融合外族,将他们变成我们自己人,战争与纷争便会消弭。

  可那些胡人狼子野心,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我们还要接受他们作为自己人吗?一直安静在听的吉海突然发问。

  萧彧扭头看着吉海,笑意变得格外浓,他似乎没有意识到,他自己就已经被汉文化完全融合进来了,他都忘记了自己原是崖州的土人。

  萧彧说:胡人杀我们的同胞,我们也杀胡人的同胞,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有停下来握手言和,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裴凛之说:胡人是不可能跟我们握手言和的。

  萧彧说:那就打到他们无力还手,再通过文化教化与各族通婚,将他们慢慢融合进来。需要恩威并施。

  裴凛之又想到一个可能:可如果我们汉人被胡人打败了呢?那我们汉人岂不是要被胡人教化?

  萧彧摇头:不,因为胡人的文化远不如我们汉文化先进,文化与文明只会是先进的征服同化落后的,哪怕胡人在武力上征服了汉人,但文化上,最终还是他们被汉文化征服。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他已经见证过这样的事实了。

  裴凛之说: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得打。

  萧彧抬抬眉:当然,没有战争,就换不来和平。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而非为了掠夺。

  裴凛之扭头看着面上带着微笑的萧彧,内心汹涌澎湃,殿下对战争与统治的见解已是如此通透深刻,谁人敢说他不适合当君主呢。

  只有殿下,才是实现天下一统的明君,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各族之间彼此融合、和谐共处。

  数日后,裴凛之和结束休假的铁匠拖着粮食重返龙虎山,并给居默送去了这次卖农具的钱。

  这些农具以比市场价低三分之一的价格卖出,非常抢手,但依然有很多人买不起。

  萧彧其实想卖得更便宜些,毕竟有了铁农具,才能解放生产力。但如果再便宜,就怕口口相传,最终恐怕会惊动官府。

  裴凛之回来的时候,居默领着从未出过深山的居岩跟着一起过来了。居岩身上穿着其母给他缝制的粗布新衣,十分不安地看着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原来恩人住在这样高大敞亮的房子里,他家里还有这么多的孩子。

  萧彧伸手摸摸他的脑袋:居岩,以后你住我家吧,我这里有很多跟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们都会成为你的朋友。

  居岩不安地看着叔父:阿叔,你也会留下来吗?

  居默将手放在他肩上:阿叔还有一寨子人需要照顾呢,不能留下来。以后你就住在萧郎君家,他这里好玩的事很多,还有这么多的伙伴。阿叔过一些日子便来看你。

  居岩终于意识到要跟亲人分离了,他眼中噙着两泡泪:那我什么时候能看见我阿母?

  阿母也能来看你。你在这里要听萧郎君话,等你学到了本领,就能回家来了。居默伸手抹去侄子的眼泪,将孩子的头按在自己身前。

  居岩呜呜哭了起来。

  居默无奈朝萧彧笑了一下:第一次离开家,不能适应。

  萧彧点头:能理解,孩子这么小,没事,慢慢就好了。居岩是个很勇敢的孩子,肯定能在这里过得习惯的。

  裴凛之说:居岩,不要哭了。以后我送粮食过去的时候,可以带你回去。

  居岩听见这话,扭头看着裴凛之:真的?

  萧彧说:可以,你跟着裴郎君回去,看望你阿母和阿叔,然后再跟着裴郎君回来。

  居岩确定以后自己还能回去,便不那么伤心了,默默用袖子擦去了眼泪。

  就这样,居岩在萧彧家住了下来。

  萧彧安排他跟吉海一起住,吉山出海了,现在吉海独自一个房间,有他照顾居岩,想必居岩能尽快适应下来。

  居岩到的翌日清早,吉海悄悄跟萧彧汇报,那孩子哭了半宿,吉海安慰无用,最后哭累了才睡着。

  一连哭了三日,便再没哭过。每日清早就跟着吉海去出操,上午一起上课,他其实听不懂,因为进度和其他孩子差得有点远。

  午后萧彧会抽空单独给他授课,让他尽早赶上大家的进度。

  不出七日,他便已经完全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人也恢复了之前的开朗活泼,像个精力无穷的猴子一样爬上爬下,引起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来。

  这日午后,萧彧又在给居岩补课,居岩写作业的时候,萧彧便忍不住瞌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