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嫡女荣归第59节(2 / 2)


  至于苏媚,此刻早已晕了过去。

  顾修延的书房里宽敞疏郎,原本没有半点隔断,但秦瑾瑶喜欢清幽精致之景,所以现在的书房便用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碧影纱隔开,平添许多情趣。原本二人可以各占一方,但顾修延却为此事发了火,非说那碧影纱看得人头晕。

  分明是素淡的颜色。怎就头晕了?碎玉不明白。

  下头的小厮不敢怠慢,接连换了好几种的碧影纱,可顾修延就是不满意。直到白管事亲自出马,将二人的桌子挪到一处,又换回原本的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碧影纱。

  众人本以为没用,谁能想到顾修延竟真的不发火了。

  众人这才明白,摄政王大人哪里是嫌纱不好,分明是嫌办事的将摄政王与王妃二人隔开了。

  几只莲藕斜斜插在雨过天青色的汝窑花囊里,翠绿如洗的菖蒲,衬得书桌越发明净。秦瑾瑶坐在书案前写字,顾修延便在一旁批折子。

  这会,碎玉进来端了两杯银耳桂花羹,各自放在不碍事的地方,才低声凑到秦瑾瑶身边道:“王妃,晴日阁那些写手如今为了赚银子,做得有些过分了,写得都是不三不四的东西。姑娘家谁也不看,但那些小混混喜欢得紧,如今卖得竟也快赶上您了。”

  顾修延抬眸,大手将折子扔到一边,不耐道:“索性禁了话本便是。”

  “你敢。”秦瑾瑶立眉嗔道。面容姣好的人,即使生起气来也惹人喜欢。

  见她生气,顾修延不舍得说她,反而立刻看着碎玉不满道:“这点子小事,也要过来叨扰王妃。”

  ……

  碎玉就很无奈。

  然后一脸无辜地看向秦瑾瑶。

  秦瑾瑶冲着碎玉笑笑,刚升腾起的一点火气也就随之消散。

  “殿下不禁话本,自然早晚会有这等人投机取巧。堵不如疏,我看倒不如定个法令出来,也让写书之人心里有个敬畏。书本不是小事,上至王侯将相,下到白丁平民,哪个都得靠读书长本事,识礼仪。”秦瑾瑶看向顾修延,他凤目清澈,半点不显平素与旁人的凌厉。

  顾修延颔首。

  碎玉:“?”殿下不是奉陛下之令要禁话本的么?怎么如今要替写话本的人定法令了?

  ……

  果然,男人都是见色忘义的。碎玉无奈地摇摇头。

  “祥儿也派人问过几个买了晴日阁话本子的人,大伙都说里头文笔凌乱,其实读起来并不好,只不过……”碎玉有些羞赧。

  秦瑾瑶点点头。“所以说,只要禁了这些不三不四的东西,这些人也不值一提。重在法令。”

  说完,秦瑾瑶笑着看向顾修延。

  顾修延嗤笑,看向她的眼神格外温柔。

  碎玉叹气耸肩,走到外头跟祥儿念叨道:“一物降一物。我当初就觉得,天底下没有能让殿下服软的人。没想到在王妃这,殿下一点脾气都没有。”

  祥儿也笑道:“王妃美貌聪慧,又善良正义,殿下喜欢王妃是应该的啊。”

  “那倒是。”碎玉想到秦瑾瑶的好处,点点头道:“我第一回 看见王妃就觉得喜欢,爷爷也喜欢,殿下更是喜欢。”

  祥儿连连点头。

  得了顾修延的令儿,郭颂特意来了摄政王府一趟,面见秦瑾瑶。秦瑾瑶对这位大人十分有好感,因此也格外热络,特意吩咐在正厅迎客。

  湛湛日光透过窗边的轻云纱照在秦瑾瑶脸上,显得整个人似画非画,柔美惊艳。郭颂只抬头看了一眼,便垂下头来感叹如今的秦瑾瑶似乎愈发美貌。

  当年的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初回禹州的乡野女子,竟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大厉最引人艳羡的女子之一。

  说富贵,人家自己一年就能赚几万两银子。

  说权势,顾修延一抬手,足以撼动整个大厉。

  不过细细想想,郭颂觉得秦瑾瑶也的确不一般。寻常人看见摄政王都胆战心惊,只有秦瑾瑶头一回便撂了人家的面子。

  再想想,摄政王殿下每回遇上秦瑾瑶,也的确都有超乎寻常的耐心。

  瞧着郭颂发愣,秦瑾瑶笑笑道:“瑾瑶初到禹州时,蒙大人多次照顾。没想到还有今日,能与大人一起共事的机会。”

  郭颂嘿嘿一笑。“我当时也没想到秦姑娘便是未来的摄政王妃。”

  谁能想到呢?想当初,他还以为秦瑾瑶在这吃人的禹州待不下去呢。

  二人说笑几句,便开始了今日的正事。因着写话本的许多规矩郭颂不明白,所以顾修延特意让他与秦瑾瑶一起商定。

  郭颂心道这不是徇私么?

  却没想到秦瑾瑶一字一句并不僭越,更没有半点偏颇染墨坊的意思。甚至,还帮着定了许多条有利于那些刚写话本之人的法令。

  郭颂这才放下心来。

  晴日阁养的写手并不住在晴日阁,而是住在了碧柔院。那里是禹州有名的温柔乡,雕梁画栋不输许多富贵人家的宅邸。

  今日,这些人又凑在一处饮酒作乐,恰好听见小厮来报。

  “玉老板,咱们从督书局听来的消息,说是皇城根下在张贴有关写话本的法令,以半月为期,若有再犯,严惩不贷。”

  几人起先还认真听着,待听到后来说是有关写话本的法令时,都嗤之以鼻地一笑。

  当先的宋公子举着一壶花雕,双眼凹陷,泛着贪婪的笑容说道:“督书局有什么可怕的。从寇辰平开始,那群人就是一群酒囊饭袋了。”

  有宋玉开口,方才还提起一口气的人此刻顿时也吃吃笑起来。

  “可不是么。这么多年了,督书局也就那么回事。摄政王当初还禁书呢,如今又如何,不过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吓唬吓唬胆子小的文人罢了。更何况咱们就挣些小钱,又不是那些专门写诗骂朝廷的文人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