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1 / 2)





  是以从姑苏城往松江府去的时候,她终于不用累死累活地用轻功赶路了。

  等她到松江府的时候,神水宫主水母阴姬输给了一名燕姓刀客的事也差不多传遍了江南。

  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多商也多江湖人。

  人一多,各种猜测和议论自然也跟着变多。

  也怪神水宫在过去这些年里威名太盛无人敢犯,这消息刚传出来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怎么可能?!

  燕流霜本来还在想如果他们一直不信的话她是不是该约个谁公开决斗一下,比如那个什么天下第一剑?

  然而没等她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神水宫那边竟又放出了一个新消息。

  水母阴姬给神水宫加了一条“对燕流霜不敬便是对神水宫不敬”的规矩。

  这条规矩一出来,那些不愿相信的人也纷纷傻了眼。

  因为神水宫从前只有两条规矩,一是擅闯者死,二是不得在神水宫方圆五里内杀人。

  这两条规矩十年来都不曾变过,在江湖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水母阴姬输给燕流霜的消息才刚流传出去,神水宫就多了这条规矩,等于直接打了那些不愿意相信水母阴姬会输的江湖人的脸。

  燕流霜得知后:“……”

  水母阴姬真是个好人!

  如此,她的名声自然迅速起来了。

  一时间整个江南的人都想见她一面,尤其是那些同样用刀的人。

  要知道这江湖上已有快一百年不曾出过顶尖刀客了,武林中更是流传着用刀不如用剑的说法,令他们在剑客面前总无法抬起头来。

  燕流霜想着她反正是要收徒弟的,倒不如招摇一些,趁此机会直接把自己打算收徒的消息也放出去。

  事实上她估得也不错,“能打败水母阴姬”实在是个相当好用的名头,以至于她把自己打算收徒弟的消息放出去后,差点直接被踏破门槛。

  而与此同时,原本已经往北游历的薛家兄弟也回了松江府。

  他二人当然也听说了燕流霜闯入神水宫大败水母阴姬的事迹,又听说她现在在松江府招徒弟,商量了一番后,便决定回去看个究竟。

  三人会面,燕流霜第一反应就是还钱。

  “我打听过了,楼外楼的一桌菜也不便宜。”她说,“而且那日大部分菜都是我吃掉的,所以这个你收好。”

  一边说一边递过去两锭银子。

  薛衣人哭笑不得地接过,他知道他就算推辞不要,她也还是会再还一次的,所以索性收下,而后问她:“我在路上听说,燕姑娘打算收徒弟?”

  燕流霜对这个曾主动邀请自己坐下吃饭的剑客印象很不错,点头道:“是,不过目前为止,我还没见到什么值得栽培的好苗子。”

  这话其实还说得轻了,真相是目前为止兴冲冲地跑过来说想拜师的几乎没一个能上得了台面。

  都说武学之道天赋不是最重要的,但真的到了她这个境界就会明白,那只能用来诓骗诓骗刚开始习武的小孩子。

  见她一派发愁状,薛衣人便开口宽慰道:“这种事急也急不来,以燕姑娘如今声名,只消耐心等着便是。”

  燕流霜知道这是场面话,但仍表示谢他吉言。

  之后薛衣人又邀请她去薛家庄小住,理由很充分:“燕姑娘每日要见这么多人,住在客栈怕是多有不便。”

  燕流霜想了想,觉得有理,道:“那你借我个院子,我付你租金。”

  薛衣人本想说你不用这般客气,但想到她为了楼外楼中那顿饭特地跑来了薛家庄还钱,话到嘴边只能拐弯变成一个“好”。

  住进薛家庄后的确方便不少。

  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大堆人对她和“血衣人”关系的好奇。

  她倒是没隐瞒什么,只对那些人道:“哦,我之前欠了他钱。”

  这话传出去之后没多久,想送自家孩子上门来拜师的人家们便纷纷开始带上金银珠宝来见她了,其中最夸张的一个甚至还给她特别定制了一个镶满宝石的刀鞘。

  燕流霜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们。

  如此持续了一个多月后,薛衣人忽然告诉她,她也许能收到她想要的徒弟了。

  燕流霜:“???”

  薛衣人:“我听人说,太原无争山庄的原东园庄主已带着他的儿子南下来了,若是不出意外,三日后便能抵达江南。”

  燕流霜回忆了一下鬼差当初的介绍,想起来这个无争山庄似乎是当今武林第一世家,但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无争山庄这一代的庄主好像极少在江湖中露面,也没有出过手。

  薛衣人说的确如此,但无争山庄地位实在太高,原庄主哪怕不出手,也一样令江湖中人不敢不敬。

  “而且据说他儿子天资极佳,也许能满足燕姑娘你的要求。”

  “天资极佳?”燕流霜挑了挑眉,“那我就等等看。”

  三日后,无争山庄的人马果然到了江南。

  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拜帖送到了薛家庄表明了此番来意。

  帖子上写了许多客套的场面话,燕流霜根本没细看,只记得最后那两句说,他们明日将正式登门拜访。

  燕流霜看了一个多月的歪瓜裂枣,怎么可能不烦躁,所以就算有薛衣人那句评价,她也没对这个武林第一世家少主有什么特别高的期待。

  别的不说,就说那个要送她刀鞘的,不也是个赫赫有名的武林世家嘛,养出来的孩子还不是照样毫无资质。